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浙江省近534年旱涝发生规律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沈锦花  胡波 《气象》2005,31(10):76-79
采用1470~1979年五百年旱涝史资料,选取杭州、宁波、金华和温州旱涝等级资料,并把旱涝等级资料延伸到2003年。用小波分析、t-检验、低通滤波等方法,对浙江近534年旱涝灾害发生的规律、周期性、阶段性和突变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中等强度的洪涝或干旱平均每3~4年发生一次,大涝或大旱平均每10年一遇;浙江旱涝在不同的时间尺度和层次上30年、50年、70~80年周期振荡最显著,其次为10~20年左右周期振荡;旱涝呈现出3个上升阶段以旱为主和3个下降阶段以涝为主的阶段性气候变化特征;突变分析发现浙江旱涝交替出现3处显著的突变,主要出现在1636、1708、1963年附近,呈现出少雨期-多雨期-少雨期的气候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2.
一、杭州的台风灾害与天气形势每当台风进入25°N以北,125°E以西,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杭州市。太平洋上每年发生台风(包括热带风暴)30—40个。近40年中台风在浙江登陆24次,不同程度影响杭州的有8次,即在浙江登陆的每3次台风中,就有一次影响杭州市,最近10年中有9次在浙江登陆,其  相似文献   

3.
根据1951~1995年我国336个站逐句降水量资料,采用服从皮尔逊巨型分布的旱涝Z指数,分析了40多年来我国夏季风活跃期的旱涝事实,并对旱涝灾害的影响进行了评述。得结论:我国夏季风影响,3个大区以上的大范围旱涝灾害平均3~4年一遇,大旱频次呈增加趋势,干旱化趋势导致作物受旱面积增加,水资源总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我国台风灾害特征及风险防范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登陆我国台风气候特征及灾害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表明台风登陆我国时间集中于每年的7—9月,年均登陆数量广东最多,而最强登陆台风出现在台湾。台风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总量呈现缓慢增加趋势,人员死亡数明显下降。但死亡10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台风灾害平均每年发生一次,且造成的灾情占比很大。台风灾害影响主要是其伴随的大风、暴雨及引起的滑坡、泥石流、风暴潮等次生灾害共同造成的,重大灾害往往由突发性、极端性风雨引起。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轻台风灾害损失和社会影响,可依靠基于风险区划的防灾能力建设降低风险,依据准确的风险预评估避让风险,依赖保险特别是政策性巨灾保险的开展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5.
我省是历史上多灾的省份,干旱、水涝、风雹、霜冻等气象灾害年年都有发生,尤以旱涝灾害最为频繁、最为严重。据省民政厅资料统计,1949~1989年的四十年里,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减产一成以上的)平均每年5169.4万亩,成灾面积(减产三成以上的)3195.9万亩,分别占全省每年平均播种面积的30.5%和19.0%,因灾平均每年减产粮食30.2亿斤,减  相似文献   

6.
近40年我国东部夏季旱涝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服从 Person Ⅲ型分布的降水 Z 指标,分析了1951—1990年我国东部夏季旱涝的年际变化及演变趋势。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Schuster 周期图等方法揭示了旱涝分布、旱涝变化周期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大范围旱涝灾害平均2—3年一遇;华南、黄河、东北等区域呈干旱化趋势,长江、江淮向湿润化发展;旱涝变化存在3—6年准周期。  相似文献   

7.
1浙江省台风灾害的主要特点 浙江省是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影响严重的省份之一。据统计,最近16年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30亿元。台风是浙江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活动频率高,建国以来影响浙江台风达193个,年均3.3个;二是强度强,登陆我国大陆的超强台风中,将近60%在浙江省登陆;三是灾害重,台风带来的风暴潮、狂风和强暴雨破坏力极大,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受1522号台风"彩虹"外围螺旋云带影响,2015年10月4日15:28—16:00佛山市出现了强龙卷风并对多个镇街造成严重灾害。通过灾害现场调查、多普勒雷达观测、群众走访、视频影像等资料,综合比对分析龙卷风的特征,结果表明:该次龙卷风过程发生在台风"彩虹"外围螺旋云带中,发生时的台风中心距离佛山350 km;龙卷风影响时间约为32 min,路径长度为31.7 km,平均时速约为60 km/h,强度达F2级,属于强龙卷,具有"移动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风力破坏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刊记者陈晓梅报道 :世纪之交的一次全国台风学术交流盛会———第十一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 ,于 1999年12月 15~ 18日在江南名城苏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第 2 4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主办 ,热带气象学委员会和海洋气象学委员会协办。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联寿和江苏省气象局局长胡辛陵主持本届会议。我国是世界上登陆台风最多 ,灾害最重的国家。据统计 ,我国平均每年有7个台风登陆 ;近 4年来 ,我国大陆平均每年单因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达 2 46亿 ,死亡人数 5 70人 ,受灾农作物 5 35 0万亩 ,倒塌房屋 39万间。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热带气旋登陆十分频繁,我国平均每年登陆台风7~8个.是世界上台风登陆最多、灾害最重的国家之一。登陆台风除带来洪涝灾害外,还带来严重的风灾和暴潮灾害。20世纪90年代有1个著名台风对我国造成重灾。它们  相似文献   

11.
宁波市地处浙东沿海,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年雨量达1520.9毫米,7—9月台风活动频繁,据1949年至1990年统计,影响我市台风(热带风暴)47次,平均每年一次以上。台风(热带风暴)造成的灾害主要是: 1.强风。如1956年8月1日台风,风力90米每秒,在象山南庄地区登陆,使海潮跨塘而过,纵深10多公里一片汪洋,  相似文献   

12.
利用玉屏站1965—2014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大气环流指数资料,运用统计学及Morlet小波方法,分析玉屏县旱涝特征得出:玉屏县年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有2~3 a的震荡周期;玉屏县持续性干旱过程平均32个月发生1次,大多数持续时间为4~6个月,属季度尺度的干旱,以夏秋干旱、秋冬干旱和冬春干旱发生频率高;玉屏县洪涝过程约35个月发生1次,持续时间1~3个月,开始时间集中发生在下半年,大多数过程并未发生在降水偏多年,阶段性特征明显;玉屏县典型旱涝急转事件有3次,均未发生在降水异常年;在旱涝急转事件中,气温、最高气温和日照的阶段性波动对本区域前旱后涝的响应程度强,而西太平洋副高脊线、西伸脊点和印缅槽指数的演变,单要素对玉屏县前旱后涝的响应不明显,但若综合考虑各指标的配置情况,对玉屏县旱涝急转事件前、后响应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台风灾情特征及其灾害客观评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上海台风研究所及国家气象中心整编的中国台风灾情资料,分析了中国致灾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倒损、农田受淹及直接经济损失等灾情特征.引入了定基物价指数,改进了台风灾害指数(ATDI指数)的计算方法,基于1980-2004年间所有致灾台风的灾害指数的聚类分析,将致灾台风的灾害分为:轻灾(或小灾)、中灾、大灾(或中偏重灾)和重灾4个等级,并据此对1980-2004年间中国致灾台风的灾情进行了客观评估.结果表明:平均每年约有7.2个台风对中国造成明显灾情,最多的年份多达11个、最少年份也有4个.中国致灾台风的频数逐年减少,但造成的灾情却逐年趋重,因台风而伤亡的总人数逐年上升(死亡人数下降)、倒损房屋和受淹的农田面积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均逐年递增,倒损房屋、受淹的农田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33×10~4间/年、2.28×10~4 hm~2/年和14.56亿元/年.1980-2004年间,单个致灾台风而言,倒损房屋、受淹的农田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81.4间/个、880.0 hm~2/个和0.33亿元/个.从台风灾害指数看,1990年代中期,中国的台风灾害较为严重,其中1996年最重,而1998年则是1980-2004年间台风灾害最轻的年份.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0—2019年黄淮海地区186个气象站逐日气象数据,结合春花生发育期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作物需水指数将旱涝灾害分为7个等级,分析春花生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以旱涝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构建春花生旱涝灾害危险性指数,开展黄淮海地区春花生旱涝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西北部和中部、淮河流域东北部以及海河流域北部是干旱灾害高发区;涝害高发区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淮河流域北部和南部地区以及海河流域东部,以中度涝害为主。春花生干旱灾害高危险性地区零散分布,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西北部;而涝害中、高危险性地区多分布于黄河流域。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旱涝若干问题及其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介绍了湖北省旱涝灾害的危害性即两者导致农田受灾面积占全部受灾面积的75.57%,共同构成我省主要的自然灾害。接着介绍了80年代以来我省旱涝时空演变新特征如出现周期越来越短,大旱或大涝均是两年一遇,空间格局发生调整即南涝北旱、东涝西旱;旱涝灾害对农业年景的诸多不利影响及可能的二重性;旱涝灾害的内外部成因及预报判据;监测手段现代化和综合运用;1988、1997年两个特大干旱年我省开展飞机人工增雨的实际效果。最后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6.
1470~2000年湖北省旱涝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周月华  高贤来 《气象》2003,29(12):18-21
利用武汉、荆州、宜昌、陨县、恩施5个代表站的旱涝等级资料,建立了湖北省1470~2000年(531年、的旱涝等级序列,并分析了旱涝变化特征。分析认为,近531年中,湖北省涝灾比旱灾多8.8%,大涝约48年一遇,大旱约59年一遇;旱期长于涝期;20世纪是旱涝灾害最多的一个世纪,19世纪上半叶是最湿润的50年;各世纪旱涝变化周期不尽相同,主要变化周期为20年、10~11年、5~6年。  相似文献   

17.
杨冰洁 《气象》1995,21(11):62-63
降水调匀 旱涝范围小 台风登陆 华南受灾重-1995年8月-杨冰洁(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8月份.全国人部地区降水比较调匀.月降水量北方大部地区正常或偏多,进一步缓解了西北和华北地区的旱情,仅局部地区发生旱涝灾害;南方人部正常或偏少,伙旱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沿海台风百年遇重大灾害的Poisson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元琴 《气象》2001,27(10):8-12
使用114年西北太平洋台风资料,50年台风灾害和灾害指数诊断资料与美国70年灾害指数的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我国沿海地区代表站的百年遇重大台风灾害的Poisson分布特征和灾害指数与台风强度的分布关系。采用Poisson分布对中国沿海热带气旋致灾机理和灾害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给出中国北起渤海湾,南到广西的广大海岸线上,台风登陆致灾度(灾害分类、致灾频率,N年遇度等)分析,指出Poisson应用价值。台风灾害指数与台风强度的分析为我国和西北太平洋台风登陆灾害及损失的客观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台风是对港口威胁最大、影响最广而评估难度最高的自然灾害之一,港口台风灾损评估对于国际大港密布的中国尤其重要。利用1997—2015年的台风气象观测资料及广州市南沙港区资产分布统计数据,采用国际减灾战略评估模型,重点测算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评估不同重现期下南沙港区台风灾害风险的分布特征和经济灾损状况。评估结果显示,南沙港区的台风风险水平呈现出空间非均衡性,二、三期工程风险水平较一期工程更高;当遇重现期50 a以下台风时,港区经济灾损较小,一旦超过100 a一遇等级,则可形成巨灾;港区不同部位的风险水平差异明显,其中供油、通信、空箱、给水、消防的风险水平偏高;在不考虑易损性前提下,500 a一遇台风可导致经济灾损达1.404亿美元。基于PGIS法将本地风险知识应用到GIS软件中,开展多种情景下南沙港区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可移植到其他港口的各类气象灾害损失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13年的台风有四个特点: 编号和登陆台风多 2013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其有31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平均值多5个,根据1981-2010年台风资料统计,平均每年在南海和西太平洋有26个台风生成,2013年是1995年以来台风个数最多的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