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侯增谦  王涛 《地学前缘》2018,25(6):20-41
地球深部是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驱动机”、“供应源”和“传输带”。深入揭示深部物质组成与分布、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三维架构与动力过程,对理解成矿作用至关重要。岩浆岩“探针”及区域同位素(如全岩Nd、锆石Hf)填图是探索深部物质组成与演化过程的主要手段,可以探测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的三维架构,揭示新生地壳/古老地壳/再造地壳的空间分布与时空演变,从而为提升区域成矿规律认识提供深部物质制约证据,有助于成矿潜力的定量半定量评价及其区域成矿预测。文章重点总结和探讨了岩浆岩全岩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区域填图在解决地壳三维架构与成矿规律方面的应用成果,深入探讨了巨量岩浆岩发育的深部驱动机制及其成矿制约,对比总结了不同类型造山带(如中亚增生造山带、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秦岭复合造山带等)和不同克拉通的地壳深部组成结构与成矿制约特色。研究显示:不论是什么造山带和克拉通,深部年轻地壳分布区制约了铜金、铜镍等矿床的形成分布;古老地壳控制了大型钼矿、铅锌矿、稀有金属等矿产;两者过渡地带常常发育铁矿等。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区域成矿规律,而且对成矿预测与成矿潜力评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有可能成为成矿规律研究特别是深部物质探测及成矿背景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江南造山带位于华南大陆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之间,其深部地壳结构与变形特征记录了扬子块体与华夏块体拼合与相互作用的痕迹,且在其内部与邻区发育了丰富的多金属矿床,并形成了巨型Cu-Au-Pb-Zn-Ag多金属成矿带,是深化认识华南大陆地壳演化、岩浆作用与成矿系统的关键地域。针对华南大陆地区的地壳结构与成矿过程,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华南陆内成矿系统的深部过程与物质响应”项目在该区实施了一条密集宽频带地震流动探测剖面,旨在探测其深部结构与物性变化特征和深部成矿背景。本文利用其中江西广昌-湖南浏阳段长320km的宽频带地震流动台站数据开展了远震P波接收函数研究,获得了剖面辖区深部地壳结构和Vp/Vs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剖面Moho界面深度在29~35km之间变化,呈近穹窿状分布,平均Moho界面深度为31km左右,低于全球大陆地壳平均值,且与地形高程在整体上呈镜像相关,均衡程度较好;(2)剖面沿线地壳Vp/Vs在1.64~1.83之间呈波浪状起伏变化,平均值为1.72左右,且华夏块体略高于江南造山带...  相似文献   

3.
通过资料收集、资料取舍、建立数据库、图件编制与校核,编制完成了大洋洲地区1∶500万比例尺的地质图、大地构造图、矿产图、成矿区划和找矿预测图等主要图件,多幅单矿种矿产图等次要图件,物探、化探、遥感信息等辅助图件,以及局部地区(州)或重要矿种的参考图件,是一次对大洋洲地区地质矿产资料的大集成。通过编图和建库初步熟悉了大洋洲地区的地质矿产概况,为查询、访问和提取大洋洲地区的地质矿产资料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4.
通过资料收集、资料取舍、建立数据库、图件编制与校核,编制完成了大洋洲地区1:500万比例尺的地质图、大地构造图、矿产图、成矿区划和找矿预测图等主要图件,多幅单矿种矿产图等次要图件,物探、化探、遥感信息等辅助图件,以及局部地区(州)或重要矿种的参考图件,是一次对大洋洲地区地质矿产资料的大集成。通过编图和建库初步熟悉了大洋洲地区的地质矿产概况,为查询、访问和提取大洋洲地区的地质矿产资料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5.
新疆哈密市北山地区清白山铅锌矿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北山增生造山带内,受古生代古亚洲洋俯冲、消减影响,产于造山带内古老块体(蓟县纪蚀变大理岩)中的铅锌矿体受后期构造-岩浆改造明显,矿体形态复杂多样。通过对矿区大比例尺构造-岩性填图,结合光薄片鉴定成果,基于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等因素,系统分析清白山铅锌矿控矿要素,建立清白山铅锌矿"三位一体"勘查找矿预测地质模型,为后期矿区深部及外围矿产勘查工作部署提供新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新疆西天山尼勒克地区铜金属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尼勒克地区位于西天山阿吾拉勒铜成矿带上,区内铜矿(化)点多、成因类型多.成矿与华力西中晚期岩浆侵入、喷发活动关系十分密切,砂岩型铜银矿赋存于晚石炭世科古琴山组中,成矿条件十分有利.以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成果为基础,对西天山尼勒克地区的铜金属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进行初步分析,划分出5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王涛  侯增谦 《地学前缘》2018,25(6):1-19
固体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探测地球深部过程与不同圈层协同演变。深部物质探测、地球物理结构探测和深钻一起构成深部探测的三大途径。岩浆岩“探针”及区域同位素(如全岩Nd、锆石Hf)示踪填图是深部物质探测的主要手段,可以用来揭示深部物质组成特征及时空变化,确定不同类型地壳省,划分大地构造边界,估算大陆地壳生长量、方式,分析区域成矿规律。这一技术广泛应用后,有望实现深部结构探测与物质探测结合,开展深部物质填图。中国大陆是深部物质探测的良好实验室,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包括:多块体拼合的岩石圈及陆壳深部物质组成架构,不同类型造山带地壳生长与深部物质组成结构,不同构造单元深部物质组成与成矿作用及其浅部成矿制约。文中重点总结和探讨了岩浆岩全岩Sr-Nd同位素和锆石Lu-Hf同位素区域填图以及捕获锆石信息填图的思路、方法和注意的问题,以及可以解决的重大地质问题,并探索性提出今后开展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粤北大宝山-雪山嶂地区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曲江大宝山外围1:5万成矿预测的工作成果,概略地总结了大宝山-雪山嶂地区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划分了成矿系列和矿床类型;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区域成矿模式及综合找矿模型。得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区域深部结构和物质组成差异与成矿成藏及其保存具有密切关系。武陵—江南造山带中段区域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地区, 中东部则以盛产铅锌等金属矿产为特征。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特征进行研究, 探讨研究区地壳结构和物质组成差异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地球化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武陵山—江南造山带中段不同块体之间在物质组成及元素富集规律上存在较大差异, 推测与深部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有关。区域重、磁、震地球物理研究表明东部隔槽式褶皱断裂构造系统发育, 且在中下地壳发育有大尺度叠瓦式逆冲断层; 西部仅在上地壳尺度存在隔挡式褶皱。区内南北重力梯度带为纵贯中国南北的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异常梯度带的南段, 它将华南陆块明显地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西两部分的地质构造格局、地壳厚度以及地形地貌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别, 地球物理属性差异揭示梯度带东侧构造演化主要受古太平洋西向俯冲及其远程应力作用影响, 与中生代晚期古太平洋俯冲角度/方向和(或)后撤引发挤压-构造伸展体制转换有关。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表明不同块体的相互作用为湘西—鄂西成矿带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成矿带与齐岳山断裂和江南造山带边界交汇区域具有多处明显的化探高值异常, 推测其具有进一步找矿前景。下一步, 仍需加大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投入, 为研究区域构造变形、演化及成矿过程提供进一步制约。  相似文献   

10.
在充分研究了新疆北部已完成的大量1:20万区域化探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对铜矿带及与铜有关的元素异常和组合,利用其分布规律,对新疆北部的铜地球化学异常组合进行分类,划分出3个Ⅰ级铜地球化学成矿远景带,19个Ⅱ级铜地球化学成矿远景亚带,98个Ⅲ级铜地球化学成矿远景区。为进一步研究新疆北部铜成矿远景(区)带,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云南地壳的演化和铁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我们开展了1∶50万云南省铁矿成矿规律的研究及预测图的编制工作,编制了1∶50万云南省地质图、构造体系图、岩浆岩分布图和铁矿分布图;编制或整理了几个主要含铁层位的岩相古地理图、地层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赣西北地区地质矿产调研资料为主,结合鄂东南地区地质矿产科研成果,对该区重要赋矿地层层段、构造体系、成矿岩浆岩系列与空间结构、区域矿产分布规律等进行了整体研究分析,初步拟建了该区的"层-体"耦合成矿模式,并就深部找矿的思路与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疆矿床成矿系列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认为在不同时代、不同地质构造单元中重复出现的矿床成矿系列,可称为矿床成矿系列类型。新疆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带有鲜明的古生代造山带成矿作用特点,它们联系于新疆各造山带古生代地壳发展的拉张型过渡壳-洋壳-汇聚型过渡壳-古生代新陆壳的各特定阶段,与各阶段地质构造作用密不可分。矿床成矿系列类型本身也随着地壳发展、地壳成熟度的提高而有规律地演化  相似文献   

14.
《地质学报》2006,80(1):I00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国家“973”)项目“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与成矿”(编号2001CB409800),是国家科学技术部于2001年立项,2002年正式启动,研究时间为5年(2002年4月-2007年3月)。项目依托单位为新疆资源环境中心,首席科学家王京彬、高俊,下设10个课题(表1),来自新疆资源环境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教育部等系统的60多位专家参加了相关研究工作,属于多学科交叉渗透、多行业联合的研究项目。该项目研究区以我国西北部新疆及其毗邻地区为主,立足该区显生宙地质演化的特点,把造山作用与成矿作用研究有机结合,集中攻克古生代地壳双向增生造山过程、重要成矿系统大规模成矿机制和大型矿集区预测等关键科学问题,建立中亚型造山-成矿理论框架,实现中亚型造山理论创新与成矿理论创新,发展基于中亚地区地质-自然景观特点的大型矿集区预测体系,为资源勘查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新疆及其毗邻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又是全球显生宙大陆地壳明显增生的地区之一。该项目以该区为主要研究地区,对于发展地球科学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项目实施以来,在造山作用与成矿作用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并于2004年6月顺利通过项目中期评估。本专辑就是这些阶段性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所包括的17篇论文,涉及地壳构造格架及其形成过程、古活动陆缘演化与成矿、后碰撞构造演化与成矿、新生代陆内造山与地壳演化等方面的一些重大地质与成矿问题,其中关于蛇绿岩形成时代、地壳构造格架和构造区划、后碰撞构造阶段的划分、新生代造山过程、新疆北部铜矿和  相似文献   

15.
初论造山带成矿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山带成矿学是研究造山带矿床形成环境、条件、机理及分布规律的科学,是地球物质科学新的生长点。造山带具有矿床类型多、矿产种类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发育、成矿地间跨度大、成矿多期次和多旋回发育等特点,区域成矿的多样性、继承性、新生性和叠加性明显,成矿具分带性和不均匀性,大规模成矿与重大构造热事件相关。造山带成矿学的研究内容应主要包括:造山带类型及其构造演化,主要矿床类型、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成矿环境与控矿要素,成矿物质、流体与成矿机制,构造、成岩、成矿年代学,矿床形成后的变化与保存,造山带中成矿规律以及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造册带成矿学研究需要多学科理论与方法技术的融合,以揭示造山带矿床形成和分布规律。造山带成矿学概念与框架的提出,将有助于造山带矿床形成与分布规律的研究,为指导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取得新突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刘凤山  石准立 《矿床地质》1995,14(3):205-215
文中首次从闪长质岩包体的角度讨论了上地幔,中,下地壳成分及岩浆演化过程对成矿作用的影响,指出太行山-燕山造山带成矿作用及其区域成矿规律明显受到壳幔成矿体系的制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新疆横跨古亚洲洋、特提斯洋两大构造成矿域,长期的洋-陆转换过程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地壳增生史和复杂多样成矿作用。作为中国能源、有色、铁矿、钾盐和非金属的重要资源基地,截止2019年底,新疆已发现矿产152种,建设矿山3000余座,形成了一批以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锰、铅、锌、铜、镍、金、锑、铀、稀有金属、萤石、钾盐等优势矿种为主的勘查开发基地。为进一步解析新疆多阶段、多旋回的地壳生长过程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亟需开展新疆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研究,以期更精准地开展成矿预测评价,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研究方法】在对全疆沉积建造、火山建造、侵入岩建造、变质建造、构造变形、成矿规律等方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洋板块地质学思想”为统领、以增生造山过程的解析为主要手段,结合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成矿响应,提出新的全疆构造单元划分方案。【研究结果】全疆划分出一级构造单元6个、二级构造单元14个、三级构造单元32个以及四级构造单元99个。提出以塔里木克拉通为界,以北属古亚洲洋构造域,以南属特提斯洋构造域。并根据新疆地壳演化与成矿作用关系,划分出4个构造-成矿阶段。【结论】将全疆构造-成矿旋回划分为太古宙—古元古代古陆核的形成与铁-铜成矿阶段、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中期塔里木古陆及古生代洋中陆块基底的形成与铁-铅锌-磷灰石-石棉-宝石-石英岩成矿阶段、南华纪—三叠纪大陆地壳的增生与聚合及石油-天然气-金-铜-镍-铅锌-铁-锰-锑-钨-钼-稀有金属-石棉-石墨-云母-红柱石-宝石成矿阶段、侏罗纪至今的盆山构造形成与演变及石油-天然气-煤-铀-铅锌-盐类成矿阶段。创新点:(1)以洋板块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不同构造环境的成矿专属性,提出了新疆“三系两带一块”的大地构造新格局。(2)新疆矿床类型以岩浆热液型、生物化学沉积型、化学沉积型、海相火山岩型、岩浆型、变成型等为主。(3)全疆划分出4个构造-成矿阶段,提出了“三系两带一块一缘”的成矿理论新认识,认为中生代成矿作用是新疆今后地质勘查找矿的主攻成矿期。  相似文献   

18.
王宗起  汤耀庆 《地学前缘》1996,3(3):131-137
流体活动研究已从俯冲带转移到造山过程。主要研究如下几个问题:(1)造山过程中流体的运移方式和分布规律,即造山带古流体场的重建;(2)流体在造山过程中对各种地质作用的参与;(3)造山带演化特征与流体活动幕次的关系;(4)盆山成矿与流体活动的关系等。选择研究程度高、具明显的流体活动特征,同造山成矿发育的年轻造山带或其中一段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将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造山过程中的各种地质作用和盆山转化规律及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甸地区与印支期斑岩有关的铜钼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准 《云南地质》1995,14(4):342-349
中甸地区与印支期斑岩有关的铜钼矿床成矿模式赵准(云南省地质矿产厅)1成矿地质环境及矿床特征1.1成矿地质环境(图1)该区铜钼矿床与印支期斑岩有关,分布于德格─乡城岛弧火山岩带南段的中甸格咱地区。该区是在古生代陆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印支岛弧带。西南角出露...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大洋洲地区编图方面的新进展。项目组编制出版了《大洋洲地区地质图》(1∶250万)及《大洋洲地区金属矿产图》(1∶250万)。在图件说明书中将大洋洲地区原来的3个一级构造单元重新划分为4个一级构造单元,强化了巴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造山系中生代构造单元的重要性,与西南太平洋岛弧区新生代构造单元分开。将4个一级构造单元进一步细化为12个二级构造单元和42个三级构造单元,编制对应的地层柱状图、侵入岩序列图。根据大洋洲各构造单元的成矿特征划分了相应的成矿区带,将大洋洲地区分为4个一级成矿系列,即中西澳陆块区前寒武纪克拉通成矿系列、东澳古生代造山系成矿系列、巴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中生代岛弧成矿系列、西南太平洋新生代多岛弧盆系成矿系列,对各个成矿系列的地质矿产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