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982年8月—1983年7月青藏高原地面热源强度跃变事实及其现象
引用本文:吴敬之,李丁华.1982年8月—1983年7月青藏高原地面热源强度跃变事实及其现象[J].高原气象,1990,9(1):110-112.
作者姓名:吴敬之  李丁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吴敬之),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李丁华)
摘    要:1、地面热源强度资料及其计算 地表热量平衡方程为 B=P+LE+H(1)其中B为净辐射值,P为感热,LE为潜热(或蒸发凝结热),H为土壤热通量。 或 B-H=D+LE(2)B-H即为地面热源强度或地面加热强度。其中B-H>0,地面为热源;B-H<0,地面为冷源。依据相似理论,用通量廓线关系计算了拉萨、那曲、改则三站的感热和潜热通量值,辐射平衡用实测值,地表热通量则用5cm,10cm深度的土壤热通量外推得到。从而由(2)式可得到上述三站的地面热源强度。具体计算方法及其计算误差详见2]。

关 键 词:地面热源强度  青藏高原  跃变现象  高山气象  潜热  净辐射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