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变粗面岩中再平衡结构黑云母的电子探针分析 |
| |
作者姓名: | 聂潇 王宗起 陈雷 陈浦浦 王刚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山西地矿海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2092);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境外大型矿产资源基地及资源潜力评价”(DD20190437),“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数据集成与动态更新”(DD20190613) |
| |
摘 要: | 黑云母的化学成分中蕴含着重要的成因信息,对具有交代结构的黑云母进行微区成分分析,能够精细反映交代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情况,为解决矿床形成机制方面的科学问题提供矿物学证据。本文以北大巴山平利地区蚀变粗面岩中具有再平衡结构的黑云母斑晶为研究对象,进行电子探针面扫描和剖面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斑晶内部为岩浆成因黑云母,边缘为"扩散-反应"过程所致的再平衡成因黑云母。斑晶边缘与内部相比,TiO_2含量由平均5.78%降至2.22%,表明在交代蚀变过程中黑云母中Ti等高场强元素被淋滤出进入流体;而CaO含量由平均0.06%升至0.14%,F含量由平均0.60%升至0.80%,指示蚀变流体内富含Ca、F等组分。本研究揭示了粗面岩中铌矿床的形成与热液作用关系密切,成矿流体中Ca、F等组分在铌元素的迁移及富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关 键 词: | 黑云母 电子探针 再平衡结构 铌矿床 粗面岩 |
收稿时间: | 2018-07-10 |
修稿时间: | 2019-03-0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矿测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矿测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