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下火山喷发沉积特征研究进展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开展大量致密油层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越来越多原本被称作含油气的黑色泥岩,被发现其成因与水下火山作用密切相关。然而由于受到矿物粒度细小,与正常陆源搬运成因泥岩难以区分,以及难以开展对现代水下远端沉积物的采集等问题的影响,国内关于水下火山喷发沉积特征的研究明显薄弱。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分别叙述了水下火山喷发作用产生的沉积物的破碎、搬运、沉积作用研究进展。并以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纹层状泥岩与白云岩中的特殊夹层为研究对象,发现:(1)这些夹层中的矿物成分成熟度低,磨圆差,多呈自形晶体或鸡骨状,显示火山物质来源。(2)夹层呈纹层状和薄层状2类;前者底部具冲刷层,内部具正粒序,且颗粒多具有平行层理的定向性,显示侧向牵引流沉积作用;后者呈混杂堆积,无明显内部结构,显示高密度碎屑流沉积作用。(3)夹层在层序上往往具有局部性和重复性,代表火山脉动式喷发沉积。认为这些夹层可能由水下火山—热液喷发沉积作用形成。最后,对内碎屑、陆源碎屑以及深源碎屑,水下喷发与陆表喷发区别,以及水下喷发沉积岩命名3个问题展开讨论。并建议以宏观微观相结合、超微观岩矿学观察、重视与火山相关的热液喷流沉积作用、与多学科交叉研究4个方面为今后的研究方法与方向。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