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可达性及游憩压力视角下乡村旅游景区(点)空间结构优化
摘    要:将GIS网络分析与改进的游憩指数模型相结合,测算福建省270个乡村旅游景区(点)的可达性、客源市场和游憩压力,并提出空间结构优化思路与措施。结果表明:1)福建省乡村旅游景区(点)可达时间总体呈现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山区逐渐递增规律,平均可达时间为54.4min,在地域上表现出"中西部大东部小"的规律。2)游憩压力极小的景区(点)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西北部;游憩压力一般的景区(点)零散分布在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区的交接地带及呈团簇状分布在西南部地区;游憩压力较大的景区(点)主要分布在厦漳泉等地周边及武夷山-邵武片区;游憩压力极大的景区(点)在厦门市及其周边分布最广。3)东部沿海地区采用"有序增加乡村旅游景区(点),积极引导乡村旅游产品转型,扩大现有景区(点)容量"的思路,西部地区采用"优化交通网络,适度增加乡村旅游景区(点)"的思路,中部地区宜采用"整合现有乡村旅游景区(点),加强星级乡村旅游景区(点)建设"的思路进行优化布局。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