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河口有孔虫的搬运作用及其古环境意义(Ⅰ)
引用本文:汪品先,闵秋宝,卞云华,成鑫荣,朱晓东.河口有孔虫的搬运作用及其古环境意义(Ⅰ)[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6(2).
作者姓名:汪品先  闵秋宝  卞云华  成鑫荣  朱晓东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 (汪品先,闵秋宝,卞云华,成鑫荣),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朱晓东)
摘    要:研究微体化石的搬运作用,不仅为区别埋葬群与生物群、正确再造原地的古生物组合所必需,而且可以为古环境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早在五十年代初就认识到有孔虫死亡后,其壳体象一般沉积颗粒一样,被水流搬运(Illings,1950),因而需要辨别原地与异地埋葬的微体化石群(Canter,1951;Jones,1958).有孔虫搬运作用的室内试验,始于法国的Berthois et Le Calvez(1960),他们首先探索了浮游有孔虫壳体与石英颗粒在水层中沉降速度的比较.后来,西德Diester(1972)进一步作了沉降试验;美国Berger&Piper(1972)研究了浮游有孔虫不同种的差异性沉降作用,提出用沉降速度的分级求水流搬运作用的方法;而Yamashiro(1975)则发现用壳体的粒度分析更能指示搬运作用的强度.西德Seibold(1978)也讨论了各种浮游有孔虫沉降速度的差异可能引起的埋葬群动力分选.墨西哥Fok-Pun等(1983)则进一步研究了水介质密度与壳形对沉降速度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