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原位吸附技术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
引用本文:张兆鑫,曹宁宁,李林记,刘素青,李佳昊,曹翠,李和平,张凯,石勇丽.原位吸附技术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J].岩矿测试,2024(2):302-314.
作者姓名:张兆鑫  曹宁宁  李林记  刘素青  李佳昊  曹翠  李和平  张凯  石勇丽
作者单位:1. 河南省地质研究院(地质实验测试所);2. 自然资源部黄河流域中下游水土资源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3. 河南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中心(水土生态修复治理研究)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基于六价铬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材料开发研究”(212102310081);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基于水中新兴污染物精准识别检测及高效去除技术研发”(232102320125);
摘    要:常见六价铬Cr(Ⅵ)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如客土法、还原法、固化法、生物法等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及Cr(Ⅵ)被二次氧化等缺点。理想修复技术应能快速、低成本地将铬元素(Cr)从土壤中彻底去除。本文将聚吡咯(PPy)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负载在凹凸棒土(ATP)表面,制备了以PPy为“壳”和以ATP为“核”的ATP/PPy复合材料,ATP/PPy对Cr(Ⅵ)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85.19mg/g,吸附机理包括静电引力、螯合、还原与离子交换等。将ATP/PPy嵌入土壤中,利用Cr(Ⅵ)在土壤中的纵向迁移及横向浓度差渗透,可实现对土壤中Cr(Ⅵ)的原位吸附。实验考察了模拟降雨量、土壤pH、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对土壤中Cr(Ⅵ)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供试土壤中Cr(Ⅵ)浓度为30mg/kg,模拟降雨量为6mL/天,土壤有机质含量为7.6g/kg,土壤容重为1.22g/cm3,土壤p H为5.86时,第35天时土壤滤液中Cr(Ⅵ)去除率为58.51%,土壤中Cr(Ⅵ)含量降低至2.97mg/kg,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

关 键 词:凹凸棒土  聚吡咯  土壤修复  六价铬  原位吸附
点击此处可从《岩矿测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矿测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