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不同传输类型的临界孔径与传输能力
引用本文:王国臻,姜振学,唐相路,贺世杰,王昱超,常佳琦.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不同传输类型的临界孔径与传输能力[J].地质学报,2023,97(1):210-220.
作者姓名:王国臻  姜振学  唐相路  贺世杰  王昱超  常佳琦
作者单位: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102249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编号 2017ZX050350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872135、41802153)联合资助的成果。
摘    要:页岩气的扩散和渗流是页岩气富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地质作用,在地层条件下页岩气以扩散和渗流形式在微—纳米孔隙网络中进行传输。本文以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藏为研究对象,基于克努森数与气体吸附机理,明确了页岩气扩散和渗流的主要类型;进一步结合气体微观分子动力学模拟,明确了剖面上不同页岩气扩散和渗流类型的临界条件;基于达西公式与菲克公式基本物理定义,建立了扩散系数与渗透率的关系,结合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不同孔径下孔隙体积权重,查明了页岩全孔径视测渗透率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页岩气在地下主要存在三种扩散与两种渗流形式,包括吸附气表面扩散、克努森扩散、菲克扩散、滑脱渗流和达西渗流,现今焦石坝地区5种扩散和渗流类型临界孔径依次为1.2 nm、1.6 nm、25.0 nm、225.0 nm,不同扩散和渗流形式对应的孔隙体积占比依次为15.3%、5.6%、60.7%、6.4%、12.0%;宏孔主要提供了气体渗流空间、微孔与中孔主要提供了气体扩散空间,渗流传输能力约为扩散传输能力的106倍。

关 键 词:焦石坝地区  龙马溪组  页岩气传输  页岩气扩散
收稿时间:2021/12/30 0:00:00
修稿时间:2022/3/26 0:00:00

Critical conditions and capabilities of shale gas diffusion and seepage types in the Longmaxi Formation in Jiaoshiba area, Sichuan basin
Wang Guozhen,Jiang Zhenxue,Tang Xianglu,He Shijie,Wang Yuchao,Chang Jiaqi.Critical conditions and capabilities of shale gas diffusion and seepage types in the Longmaxi Formation in Jiaoshiba area, Sichuan basin[J].Acta Geologica Sinica,2023,97(1):210-220.
Authors:Wang Guozhen  Jiang Zhenxue  Tang Xianglu  He Shijie  Wang Yuchao  Chang Jiaqi
Abstract:
Keywords:Jiaoshiba area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 gas migration  shale gas diffusion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