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姚家组SⅡ+Ⅲ砂组物源分析及沉积微相
引用本文:胡晓兰,樊太亮,张晓龙,何辉,王进财,方芹,邹拓.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姚家组SⅡ+Ⅲ砂组物源分析及沉积微相[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41(3):647-656.
作者姓名:胡晓兰  樊太亮  张晓龙  何辉  王进财  方芹  邹拓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冀东油田公司研究院,河北 唐山063004; 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4.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280
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2005CB422103)
摘    要:已有研究表明,松辽盆地西斜坡姚家组沉积初期古湖盆大面积暴露地表,形成的姚一段区域性假整合面成为后期油气向西运移的通道,因此,研究姚家组上部地层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对油气的勘探开发意义重大。通过重矿物分布和小层砂岩百分含量分析,揭示了松辽盆地西斜坡地区姚家组SⅡ+Ⅲ砂组沉积时期受齐齐哈尔和英台双向物源控制。根据古构造层、古地貌形态、水体能量的控制因素分析,结合研究区49口岩心井资料和202口钻测井资料,阐明了西斜坡地区姚家组SⅡ+Ⅲ砂组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远砂坝、河口坝、砂坪、泥坪和混合坪7种微相类型,并总结出SⅡ+Ⅲ4、SⅡ+Ⅲ3、SⅡ+Ⅲ2、SⅡ+Ⅲ14个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区姚家组SⅡ+Ⅲ砂组在南北向物源控制下发育的7种微相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为最有利的砂体储集类型;湖水冲刷环境下形成的砂坪和混合坪很可能成为后期湖区勘探的潜在目标。

关 键 词:姚家组  SⅡ+Ⅲ砂组  物源分析  沉积微相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  油气  
收稿时间:2010-06-09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