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大菱鲆鳍细胞系的建立
引用本文:樊廷俊,耿晓芬,丛日山,姜国建,于秋涛,付永锋,王晶,于苗苗,杨秀霞,吴建东. 大菱鲆鳍细胞系的建立[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7(5): 759-766
作者姓名:樊廷俊  耿晓芬  丛日山  姜国建  于秋涛  付永锋  王晶  于苗苗  杨秀霞  吴建东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系,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系,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系,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系,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系,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系,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系,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系,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系,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系,山东,青岛,266003
基金项目: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新兴海洋科技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摘    要:建立大菱鲆(Scophthalus maximus)鳍细胞系,文中采用胰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和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启动大菱鲆鳍组织的原代培养,并通过培养液配方和培养条件的优化成功进行大菱鲆鳍细胞的继代培养。研究结果显示,在pH=7.0~7.4、温度20~24℃的培养条件下,培养于含有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羧甲基壳多糖、N-乙酰葡萄糖盐酸盐的Leibovitz-15培养液(20%胎牛血清)中的大菱鲆鳍细胞,其生长分裂状况最好,细胞形态为成纤维细胞样。经继代培养后,细胞生长分裂依然十分旺盛,第60代大菱鲆鳍细胞系的群体倍增时间为62.4 h,虽然出现了染色体的非整倍性,但其特征性染色体仍为44条。该细胞系细胞经液氮冻存后仍保持有原有形态和较高存活率。现已成功建立了连续性大菱鲆鳍细胞系,目前已传至第65代。该细胞系的建立对于查清病毒对大菱鲆细胞的感染途径与感染机理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病毒疫苗研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 键 词:大菱鲆  鳍细胞  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  细胞系
文章编号:1672-5174(2007)05-759-08
修稿时间:2007-04-04

Establishment of a Novel Fin Cell Line from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FAN Ting-Jun,GENG Xiao-Fen,CONG Ri-Shan,JIANG Guo-Jian,YU Qiu-Tao,FU Yong-Feng,WANG Jing,YU Miao-Miao,YANG Xiu-Xia,WU Jian-Dong. Establishment of a Novel Fin Cell Line from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J]. Periodic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07, 37(5): 759-766
Authors:FAN Ting-Jun  GENG Xiao-Fen  CONG Ri-Shan  JIANG Guo-Jian  YU Qiu-Tao  FU Yong-Feng  WANG Jing  YU Miao-Miao  YANG Xiu-Xia  WU Jian-Dong
Affiliation:Department of Marine Biology, College of Marine Life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003, China
Abstract:
Keywords:turbot  fin cells  primary culture  subculture  cell line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