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喀斯特洞穴窝穴的形态对比与成因分析——以贵州省双河洞为例
引用本文:张 结,周忠发,李 坡,曹明达,殷 超,张绍云,张 强.喀斯特洞穴窝穴的形态对比与成因分析——以贵州省双河洞为例[J].中国岩溶,2016,35(4):432-438.
作者姓名:张 结  周忠发  李 坡  曹明达  殷 超  张绍云  张 强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岩溶洞穴CO2迁移变化机制及对洞穴岩溶环境的影响研究”(41361081);贵州省科技计划“贵州省洞穴调查数据技术服务”(黔科合G字[2014]4004-2号);贵州省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喀斯特石漠化生态修复及生态经济系统优化调控研究-岩土类型格局”(黔科合JZ字[2014]200201)
摘    要:喀斯特洞穴窝穴作为洞穴小形态的一种,记录了喀斯特地区地下河的演变过程和洞穴的发育状况。通过对双河洞系统中阴河洞、响水洞洞穴窝穴的规模、形态大小进行统计,对比了两洞穴窝穴形态的差异性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在规模上,阴河洞窝穴分布面积较小,但窝穴数量相当可观,响水洞窝穴分布数量巨大,范围广泛,成千上万的窝穴沿洞穴通道两侧分布;在平面形态上,阴河洞内窝穴扁率要高于响水洞;在垂直剖面上,阴河洞内窝穴深宽比要比响水洞的偏大,且阴河洞窝穴以"V"型、倒"Ω"型窝穴为主,响水洞窝穴以倒"Ω"型窝穴为主,这与两洞穴水动力条件、地质构造、推移质、基岩、风化溶蚀作用等因素的不同密切相关。

关 键 词:双河洞  形态特征  对比  影响因素  窝穴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