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川中丘陵水旱轮作土壤—小麦系统CO2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引用本文:韩广轩,朱波,张中杰,高美荣,郑循华.川中丘陵水旱轮作土壤—小麦系统CO2排放及其影响因素[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3):496-501.
作者姓名:韩广轩  朱波  张中杰  高美荣  郑循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西南农业大学,重庆 400716;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摘    要: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川中丘陵区水旱轮作区的小麦进行全生长季CO2排放观测。结果表明:①土壤-小麦系统的CO2排放通量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凌晨 4:00~6:00排放量最低,随着温度的升高,CO2的排放量逐渐增大,在午后 1:00~3:00达到峰值。分析表明,气温和地表温度与土壤-小麦系统CO2排放通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②土壤-小麦系统CO2排放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分析表明,小麦生物量和气温与土壤-小麦系统CO2排放季节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③在小麦各个生育期中,CO2平均排放通量常规处理>无氮处理>空白>裸地。水旱轮作区小麦常规处理、无氮处理、空白点和裸地的CO2排放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74.51、362.23、 239.91、129.47 m g/( m 2· h)。

关 键 词:土壤-小麦系统  CO2排放  水旱轮作  川中丘陵区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