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一次热带风暴背景下南昌暴雨的水汽来源及输送特征
引用本文:许彬,熊秋芬,张玉婷.一次热带风暴背景下南昌暴雨的水汽来源及输送特征[J].气象,2019,45(10):1392-1401.
作者姓名:许彬  熊秋芬  张玉婷
作者单位:江西省气候中心,南昌 330096,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 100081,河北省衡水市气象局,衡水 053000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气象预报业务关键技术发展专项(YBGJXM2018-02-12)、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8-096)和江西省气象局重点科研项目“江西省降水格点预报客观订正技术研究”共同资助
摘    要: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15年6月22日南昌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利用HYSPLIT模式和6 h—次的NCEP 1°×1°再分析场资料模拟了大暴雨过程240 h气块的后向轨迹,并对中低层的轨迹进行了聚类分析,讨论了不同层次气块在移动过程中水汽的变化。结论:(1)此次大暴雨过程发生在500 hPa低槽前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气流中、南海海域有1508号热带风暴鲸鱼的背景下,中低层有低涡、切变线及低空急流和地面冷锋,高空200 hPa存在风向分流辐散,且南昌上空有位势不稳定层结等对流性降水特征。(2)轨迹聚类分析表明暴雨过程中水汽路径总体上可以归纳为6条,源自西北太平洋西部、位于1500 m以上的层次,占180条轨迹的46.7%;其次是从南海东部北上而来,位于3000 m以下的层次,占24.4%;还有孟加拉湾东部、中南半岛南部和云南南部等西南方向的通道,占11.7%;其他3条路径均不足9%。(3)对不同层次气块水汽含量的定量分析发现,源自西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东部近海面的气块水汽含量大,到达1500、500 m上空时比湿仍然较高,因而对暴雨的贡献大。南昌3000 m上空气块初始时来自西北太平洋中部相对干的空气,但到达南昌上空时水汽含量显著增大,对暴雨水汽输送贡献也较大。在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维持且南海有热带风暴存在的背景下,沿副热带高压底部偏东南或偏东气流导致的水汽输送对江南北部暴雨的发生非常重要。

关 键 词:热带气旋,暴雨,水汽,轨迹,南昌
收稿时间:2018/7/2 0:00:00
修稿时间:2019/9/16 0:00:00

Analysis of Moisture Source and Transport Pathways of a Rainstorm with Tropical Cyclone in Nanchang
XU Bin,XIONG Qiufen and ZHANG Yuting.Analysis of Moisture Source and Transport Pathways of a Rainstorm with Tropical Cyclone in Nanchang[J].Meteorological Monthly,2019,45(10):1392-1401.
Authors:XU Bin  XIONG Qiufen and ZHANG Yuting
Abstract:
Keywords:tropical cyclone  rainstorm  moisture  trajectory  Nanchang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