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底栖动物生态特点
引用本文:孙道元,唐质灿.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底栖动物生态特点[J].海洋科学集刊,1989(30):261-276.
作者姓名:孙道元  唐质灿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调查研究报告第1497号
摘    要: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是海水和淡水的交汇区,环境因子变化很大,其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受海水温、盐度剧烈变化和沉积物颗粒组成及其沉积速率的影响很大。底栖动物数量的季节变化不仅反映其本身繁殖、生长、死亡的规律,也受某些经济鱼、虾类捕食和人类采捕等因素所制约。 黄河是世界上平均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每年输送近12亿吨泥沙至河口区,其中约有三分之二沉积于三角洲。洪汛期入海泥沙的较细部分在潮流和余流作用下,向东北可输送至河北省南部沿岸,向南可达小清河口一带。(张义丰、李凤新,1983)黄河口属于弱潮多沙、摆动频繁的堆积型陆相河口,平均每年造陆23.6k㎡,海岸线平均每年推进0.185km,最大年份可达1.8km(张义丰,1983)。 黄河口区水文条件复杂,冬季结冰,夏季高温期较长,加之随径流输入的营养盐类极为丰富,适于动、植物繁殖生长。所以,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是许多经济鱼、虾类特别是对虾、毛虾、带鱼和小黄鱼的重要产卵、育幼和索饵场所,它们多以底栖动物为食。因此,调查研究这一水域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变化程点,对海洋生物(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增、养殖等都有很大意义。山东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中,自1984年4月至11月逐月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进行8个航次底栖生物调查,北起套尔河口南至小清河口水域共设44个观测取样站(图1),用海底表层取样器进行定量取样。根据定量资料,对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等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关 键 词:黄河口、底栖动物、生态特点
收稿时间:1988/3/1 0:00:00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CROBENTHOS OF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AND ADJACENT WATERS
Sun Daoyuan,Tang Zhican.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CROBENTHOS OF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AND ADJACENT WATERS[J].Studia Marina Sinica,1989(30):261-276.
Authors:Sun Daoyuan  Tang Zhican
Institution:Institute of Oceanolog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集刊》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集刊》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