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岩石润湿性核磁共振表征技术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梁灿,贾子健,肖立志.岩石润湿性核磁共振表征技术的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23(4):1610-1624.
作者姓名:梁灿  贾子健  肖立志
作者单位:1. 常州工学院;2. 上海理工大学;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04105);;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KJD430002);
摘    要:随着油湿储层、混合润湿储层等复杂润湿性储层的大量发现,润湿性对岩石物理响应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识别和表征岩石润湿性正成为储层评价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核磁共振技术作为兼具实验室和井下探测的重要手段,逐渐发展为一项有效的岩石润湿性探测技术,它测量的弛豫时间(T1和T2)、扩散系数D、内部磁场梯度G等信息,为岩石润湿性表征方法的建立提供了不同的解决途径.系统梳理核磁共振方法表征岩石润湿性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原理,对理解这一前沿技术的来龙去脉非常重要.本文首先从界面作用力和视接触角两方面,阐明核磁共振表征润湿性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广泛的文献调研,系统介绍近70年来核磁共振表征岩石润湿性的6类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对比.最后,分析矿物成分、流体性质及储层条件这3个因素对应用核磁共振开展储层润湿性原位表征的影响.分析表明,基于一维T2弛豫时间的核磁共振润湿性指数已经具备用于岩石物理实验和测井评价的条件,但还没有一种通用的核磁共振方法能完全解决各类储层润湿性的定量评价问题;基于(T1-T

关 键 词:岩石润湿性  核磁共振  表面弛豫  核磁共振润湿指数  二维核磁共振方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