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及其异常的诊断分析
引用本文:李栋梁,李维京,魏丽,钟海玲,吕兰芝,季国良.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及其异常的诊断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3,8(1):71-83.
作者姓名:李栋梁  李维京  魏丽  钟海玲  吕兰芝  季国良
作者单位:{{each article.affiliations aff i}} {{if aff.addressCn && aff.addressCn != '}} {{if aff.label && aff.label != ' && article.affiliations.length != 1}}{{@ aff.label}}.{{/if}}{{@ aff.addressCn}}{{/if}} {{/each}}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我国西北地区生态气候环境监测预测方法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45021
摘    要:利用青藏高原主体6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00年历年各月本站气压、地面气温、风速、地表温度等资料,计算了高原地面拖曳系数CD和地面感热通量.通过主成分分析、主值函数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各季代表月CD系数和地面感热通量的基本气候特征,以及地面感热通量异常变化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趋势作了较系统的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利用40年资料计算的拖曳系数与地面感热通量可以较好的反应青藏高原下垫面感热的基本气候特征,即高原CD系数东南部大,西北部小;冬季大,夏季小.多年平均高原地面感热通量仅在冬季小范围出现弱的负值,其余季节感热均为正值.感热通量大的地方其年际变化也大,其年际异常的主要空间型,第一是南北差异,第二东西差异,第三为高原主体及东部地区与外围的差异.其在年际变化中存在明显的10年际以上变化趋势,具体表现在1961~2000年期间,冬季高原北部和西部地区地面感热有减弱趋势,而高原中部和东南部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夏季高原主体及东部地区感热通量不断加强,而高原西部地区则相反.春、夏、秋三季均以13年以上的长周期振荡为主,冬季第一主分量表现为准3年的短周期变化.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感热通量    气候特征    异常变化  
修稿时间:2002年11月10

A Diagnostic Study of Surface Sensible Heat Flux Anomaly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Li Dongliang,Li Weijing,Wei Li,Zhong Hailing,Lü Lanzhi,Ji Guoliang.A Diagnostic Study of Surface Sensible Heat Flux Anomaly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J].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03,8(1):71-83.
Authors:Li Dongliang  Li Weijing  Wei Li  Zhong Hailing  Lü Lanzhi  Ji Guoliang
Institution:{{each article.affiliations aff i}} {{if aff.addressCn && aff.addressCn != '}} {{if aff.label && aff.label != ' && article.affiliations.length != 1}}{{@ aff.label}}.{{/if}}{{@ aff.addressCn}}{{/if}} {{/each}}
Abstract:{{@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En, "en")}}   {{if article.graphicalAbstractinfoEn && article.graphicalAbstractinfoEn != ""}}{{@ article.graphicalAbstractinfoEn}}{{/if}}
Keywords:Qinghai-Xizang Plateau  surface sensible heat flux  climatic features  anomaly change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候与环境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候与环境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