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非克莱克斯道普金矿田上维特瓦特斯兰德与文特斯道普系金的形态及银含量
引用本文:T.Utter ,黄吉友.南非克莱克斯道普金矿田上维特瓦特斯兰德与文特斯道普系金的形态及银含量[J].黄金地质,1984(1).
作者姓名:T.Utter  黄吉友
摘    要:Klerksdorp会矿田(南非)的上维特瓦特斯兰德(Witwatersrand)与Venters-dorp系的元古代含金铀沉积层中金的形态是用电子显微扫描方法研究的。金的形态可分为三类型:(1)碎屑金;(2)重结晶金;(3)与碳质物伴生的金。不同地层部位金中的银含量(以成色表示)是通过附加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上的能量色散x射线显微分析器测定的。 碎屑金最初是在离源区搬运了不到30公里沉积下来的,这是通过将维特瓦特斯兰德系中的金与近代冲积砂矿床进行比较而查明的。第二种类型的金由碎屑金小规模地重结晶生成。原始的Lichenlike植物簇部分地圈闭碎屑金于它们的纤维中,因此,金就加入其植物构造中,而形成第三种类型的金。 三种类型金的成色是相等的。银的无选择性重分配发生于碎屑金形成第二和第三种类型金的期间。金中的银含量随地层而变化。根据金的成色,在克菜克斯道普金矿田的主要矿化层,即Vaal矿脉中发现了两种不同相。 在维特瓦特斯兰德时期由于缺氧和还原环境,在河流搬运金的过程中没有银的溶滤。维持瓦特斯兰德金成色的变化可以归结为原生金矿床中银含量变化所造成的,这些原生金矿床很可能是位于维特瓦特斯兰德盆地周围的太古代绿岩——花岗岩区。 在Klerksdorp金矿田具重要经济价值的地层单元中发现,金中的银含量相对较少。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