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富稀土副矿物的风化特征及其对稀土成矿过程的影响--以广东仁居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为例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黄健,谭伟,梁晓亮,何宏平,马灵涯,包志伟,朱建喜,周青.富稀土副矿物的风化特征及其对稀土成矿过程的影响--以广东仁居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为例北大核心CSCD[J].地球化学,2022(6):684-695.
作者姓名:黄健  谭伟  梁晓亮  何宏平  马灵涯  包志伟  朱建喜  周青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510640;2.中国科学院深地科学卓越创新中心510640;3.中国科学院大学100049;
基金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19B03030201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点部署项目(IGGCAS-201901);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80402003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3113、41702041、42022012、41921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703062);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珠江人才计划”项目(2017GC010578)联合资助。
摘    要:广东仁居石英闪长岩为燕山期钙碱性长英质岩浆岩,稀土总量为332~338μg/g。石英闪长岩中副矿物榍石的平均稀土总量约为10309μg/g,以其3.29%含量提供全岩52.7%的稀土,因此榍石在风化过程中的行为是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中稀土富集成矿的关键。岩相学研究表明,仁居石英闪长岩风化过程中矿物风化顺序为:氟碳钙铈矿→(榍石→磷灰石)/(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钾长石→磁铁矿→石英→锆石。由于榍石和磷灰石的抗风化能力与黑云母和斜长石相近,它们在半风化–全风化层发生溶解,所释放出的稀土元素易于被黏土矿物吸附,因此榍石和磷灰石分解是风化壳中离子吸附态稀土元素的主要来源。稀土元素主要富集于风化壳的全风化层上部5~15 m,稀土总量为504~813μg/g。由于原岩中稀土主要赋存于榍石之中,因此风化壳的稀土配分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榍石的轻稀土富集特征。研究表明,热带–亚热带地区风化壳基岩中原生矿物的风化顺序和主要富稀土副矿物的抗风化能力是制约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中稀土富集成矿的关键因素。

关 键 词:仁居稀土矿床  矿物风化顺序  榍石  稀土配分  稀土富集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