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长江口邻近陆架沉积物粒径变化趋势及动力成因
引用本文:杨云平,李义天,张明进,刘万利,樊咏阳. 长江口邻近陆架沉积物粒径变化趋势及动力成因[J]. 海洋通报, 2015, 34(2): 138-145
作者姓名:杨云平  李义天  张明进  刘万利  樊咏阳
作者单位:1.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内河港航中心,天津 300456; 武汉大学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2
2. 武汉大学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072
3.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内河港航中心,天津,300456
基金项目:973计划项目(2010CB429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9112)。
摘    要:基于长江口外邻近陆架近20年实测数据,分析了邻近陆架区域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砂-泥分界线和泥质区变化规律,并探讨了自然机制和人类活动等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近期(2006-2010年)长江口邻近陆架区域沉积物中值粒径和砂、粉砂和粘土等值线分布格局较2006年以前未发生明显变化;2伴随流域入海泥沙量和海滨区悬沙浓度的减小,陆架区域表层沉积物中值颗粒表现为粗化趋势发展;3陆架区域砂-泥分界线2004-2007年在北侧(31°30′以北)无明显趋势,南侧(31°30′以南)为向口内移动,2008-2010年无论南侧还是北侧均为向口内移动,主要受长江径流枯水期,引起潮流水动力相对增强、悬沙浓度减小及苏北沿岸流等影响;4泥质区域为长江口沉积速率最大区域,由于入海泥沙和海滨区域悬沙浓度降低,三角洲侵蚀等环境下表现为减小趋势,因北槽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南北槽分流比,南槽下泄径流水动力增加,使得泥质区位置存在南偏趋势。

关 键 词:表层沉积物  砂-泥分界线  泥质区  趋势及成因  邻近陆架  长江口
收稿时间:2014-01-06
修稿时间:2014-08-07

Trend and Dynamic Cause of Sediment Transport on the Adjacent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YANG Yun-ping , LI Yi-tian , ZHANG Min-jin , LIU Wan-li , FAN Yong-yang. Trend and Dynamic Cause of Sediment Transport on the Adjacent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J].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2015, 34(2): 138-145
Authors:YANG Yun-ping    LI Yi-tian    ZHANG Min-jin    LIU Wan-li    FAN Yong-yang
Abstract:
Keywords:surface sediment  sand-silt boundary  argillaceous area  trend and cause  adjacent continental shelf  the Yangtze River Esturary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通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