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蹄类资源评价与管理对策:基于红外相机数据对有蹄类分布进行预测(英文)
摘    要:为了更好地在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寻华南虎再引入的可能性,2012及2013年,我们在该保护区开展了关于华南虎猎物分布的评估调查。2012年2–4月以及2013年5–6月,我们通过样线调查法在3个功能区共设置了12条固定样线。在样线调查中,我们一共记录到112处有蹄类痕迹。同时,我们于2012年在该保护区还设置了20台红外相机用来进行有蹄类以及捕食动物调查,并于第二年在原有调查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相机的布设面积,相机数量由20台增加到30台。红外相机调查结果显示,两年调查共有2930个照相日,总共拍摄到6641张有效照片,拍摄到的有蹄类动物包括:黄麂(Muntiacus muntjak),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苏门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以及野猪(Sus scrofa)。对于照片数据,我们使用SPSS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功能区中有蹄类种群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核心区与实验区中有蹄类动物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他功能区的比较中则未见显著性差异。此外,我们通过Arc GIS软件分析以及Salford Predictive Modeler软件建立了不同决策树模型,进一步展示了该自然保护区中哪些区域是有蹄类最适宜的分布区。结果表明,苏门羚更多地分布于核心区,黄麂以及野猪主要分布于实验区,而毛冠鹿则在三个功能区的分布范围较为平均。基于本次调查得出的结论以及分析,我们对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策略以及管理技术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建议。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