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叠溪地震堰塞湖沉积物特征及演化过程
引用本文:杨凌崴,余斌,何元勋,刘峰焰,马啸宇,李阳春.叠溪地震堰塞湖沉积物特征及演化过程[J].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2022,30(3):884-895.
作者姓名:杨凌崴  余斌  何元勋  刘峰焰  马啸宇  李阳春
作者单位: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中国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1A2032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SKLGP2017Z002
摘    要:1933年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岷江上游叠溪地区的7.5级地震,致岷江干流两岸岩体崩滑堵江,形成叠溪小海子堰塞湖。堰塞湖形成后,水流携带松坪沟流域内的泥砂进入堰塞湖不断沉积,形成具有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3层结构的吉尔伯特型扇三角洲。基于野外调查,本文对叠溪堰塞湖三角洲沉积物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依据沉积物的地貌和沉积特征推断松坪沟流域至少发生过两次大型洪水事件。采用水力学中的水流能量法反演计算,结果表明这两次洪水的最大洪峰流量分别为405.4 m3·s-1和365.4 m3·s-1。叠溪堰塞湖沉积特征与历史洪峰流量的重建,对于了解震后堰塞湖地质环境及演化规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地质灾害等事件的发生频率、危害程度在工程建设方面提供参考。

关 键 词:三角洲沉积    演化机制    历史洪水    堰塞湖    岷江叠溪
收稿时间:2020-07-24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