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盗窃者犯罪出行距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居住社区、作案社区及出行物理障碍的综合考虑
引用本文:黎家琪,宋广文,肖露子,张学炜.盗窃者犯罪出行距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居住社区、作案社区及出行物理障碍的综合考虑[J].地理科学进展,2022,41(11):2123-2134.
作者姓名:黎家琪  宋广文  肖露子  张学炜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公共安全地理信息分析中心,广州 5100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2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117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117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A1515011065)
摘    要:从犯罪出行距离的角度研究犯罪行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犯罪发生的机理。已有研究主要探讨作案社区的特征对犯罪者出行距离的影响,尚未综合考虑作案地、居住社区与作案社区差异及出行物理障碍(physical barrier)影响。论文以中国南方某特大城市为例,构建考虑个体层与作案社区层特征的多层线性回归模型,探究盗窃者犯罪出行距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相比作案社区层,个体层的变量对犯罪出行距离的影响更大;(2)出行物理障碍变量会提高模型的解释力,犯罪出行跨越的物理障碍越多,则出行距离越远,且它会影响作案社区中地铁、超市、银行对犯罪出行距离的作用;(3)居住社区与作案社区之间的环境差异对犯罪出行距离有影响,居住社区中的公交站、学校、超市越多,地铁站越少,犯罪者的出行距离越近。研究结论可以为犯罪者的地理画像与警务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关 键 词:犯罪出行距离  盗窃者  出行过程  个体特征  作案社区
收稿时间:2022-03-29
修稿时间:2022-06-10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