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内蒙古东部早中生代麻粒岩捕掳体的岩石学及其构造意义
引用本文:邵济安,魏春景.内蒙古东部早中生代麻粒岩捕掳体的岩石学及其构造意义[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8):1080-1088.
作者姓名:邵济安  魏春景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2]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科技专项(编号:SinoProbe-04-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90714008,40972039,40821002)和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资助
摘    要:内蒙古赤峰和宁城地区早中生代闪长岩中发现了麻粒岩捕虏体,其主要组成矿物为紫苏辉石、透辉石和斜长石,含有少量的黑云母、角闪石及钛铁矿.麻粒岩具粒状变晶结构和弱片麻状构造.有些样品中出现大量由拉长石和蠕虫状紫苏辉石构成的交生结构,并偶见中长石和拉长石颗粒周围发育由倍长石和蠕虫状紫苏辉石构成的环边,指示早期可能存在过石榴石并分解于随后减压作用中.有些样品中出现变余辉长结构以及紫苏辉石内部存在叶片状透辉石,说明其原岩为苏长岩或辉长岩.变质作用研究和温压计算表明该区麻粒岩捕掳体经历了如下变质演化过程:(1)一套侵位于下地壳的辉长苏长岩发生等压冷却形成可能含有石榴石的高压麻粒岩;(2)之后被闪长岩浆捕获并快速上升,发生等温降压变成低压二辉麻粒岩;(3)伴随闪长岩冷却结晶,二辉麻粒岩发生等压降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变质作用.由基性岩浆底侵作用形成的以辉石岩为主的堆晶岩和由辉长-苏长岩冷却形成的中-高压麻粒岩共同组成了该区早中生代更新的下地壳.

关 键 词:早中生代  麻粒岩捕掳体  下地壳  华北克拉通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