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内蒙古银额盆地希热哈达地区中生代构造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约束
引用本文:刘溪,韩伟,魏建设,张云鹏.内蒙古银额盆地希热哈达地区中生代构造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约束[J].地质学报,2017,91(10):2185-2195.
作者姓名:刘溪  韩伟  魏建设  张云鹏
作者单位: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2)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54,2)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54,2)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54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2104)资助;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41630312)资助;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212010733506)资助
摘    要:银额盆地位于内蒙古西部,自古生代形成之后经历了多期次构造改造。燕山期构造运动使盆地经历了陆内盆山构造演化,并在白垩纪孕育了查干凹陷、居延海凹陷等一系列的生油凹陷,这些生油凹陷的构造演化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对银额盆地西北部希热哈达地区(居延海凹陷)的5口钻井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揭示了研究区中生代构造演化史。8个样品的中心年龄为111±8~140±8Ma,径迹长度在12.1±1.9~12.8±2.2μm之间,各样品径迹长度分布具有单峰、负偏的特征。反映了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受燕山Ⅲ幕构造运动影响,研究区遭受抬升、剥蚀的构造事件。该时期是研究区主要抬升期,根据研究区部分钻井样品的镜质体反射率恢复中下侏罗统剥蚀厚度在1069.06~2503.73m之间,证明该时期抬升强烈,油气系统遭受破坏。同时,利用Hefty软件对8个样品开展的热史模拟较为一致地反应研究区在晚侏罗世之前达到最大埋深,之后在140~111Ma之间经历了短暂的快速抬升,进入磷灰石退火带温度范围(120℃左右)。此后较长时间内温度保持极为缓慢的降低,直至60~40Ma退出退火温度上限即生油门限温度,并持续至今,期间并无强烈的构造抬升。结合与银额盆地中部雅干地区和东部尚丹凹陷所开展工作(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年龄为90~113Ma,129~159Ma),证明银额盆地中生代时期存在差异隆升,不同构造位置受不同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为银额盆地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 键 词:内蒙古银额盆地  中生代  磷灰石裂变径迹  构造演化    油气生成
收稿时间:2016/9/30 0:00:00
修稿时间:2016/11/16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