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井筒混合效应和表皮效应对注水井溶质径向弥散的影响
引用本文:马科,马冲,詹红兵,刘洋.井筒混合效应和表皮效应对注水井溶质径向弥散的影响[J].地质科技通报,2023(4):130-137.
作者姓名:马科  马冲  詹红兵  刘洋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理学院;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流域环境水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3. 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4. 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2296);
摘    要:注水井理论模型研究一直是水文地质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充分考虑含水层的非均质性,利用两区MIM(Mobile-Immobile)对流扩散模型来描述溶质在含水层中的运移过程,同时考虑表皮效应和井筒混合效应,建立一种描述注入井附近含水层溶质径向运移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Laplace变换、Stehfest数值逆变换得到了该动力学模型的半解析解。然后改变表皮区的有效孔隙度和径向弥散度以及井筒的半径,来分析固定观测点的溶质穿透曲线和溶质浓度分布曲线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井筒混合效应和表皮效应对穿透曲线、溶质径向运移过程和影响区域均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在考虑井筒混合效应时,井筒半径越大,井筒效应越明显。而表皮区域有效孔隙度越大,溶质的迁移扩展速率越小;径向弥散度越大,观测点的溶质浓度曲线越陡峭,表明该点的溶质浓度变化速率较快,且能更早达到稳定值。与前人研究相比,本研究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注水井中的溶质径向弥散过程。

关 键 词:表皮效应  井筒混合效应  注水井  径向溶质运移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