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根据GMS-IR观测资料推断的大尺度云场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引用本文:児玉安正,浅井富雄,李永康.根据GMS-IR观测资料推断的大尺度云场分布及其季节变化[J].气象科技,1990(5):55-63.
作者姓名:児玉安正  浅井富雄  李永康
作者单位:日本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児玉安正,浅井富雄)
摘    要:本文利用GMS-IR云图资料研究了90°E-170°W,50°S-50°N范围内云的分布和云季节变化的大尺度气候学特征.定量描述了自1984年6月至1986年6月3年间(1984年6月除外)云顶高度在700hPa以上的大尺度云场分布及其季节变化.通过算得高云量(云顶高于400hPa)与高、中云量(云顶高于700 hPa)的比率以及考察被云覆盖的1°×1°区域内云顶高的标准差研究了云顶高度和云型的分布和季节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最大云量(~4/10)区分布在150°E以西的热带,次大云量(3/10~4/10)区分布在中纬度的气旋路径带,最小云量(1/10~2/10)区在副高附近.年平均云顶高度在热带高于中纬度.在两半球中纬度的气旋路径带上,云顶高度差异悬殊:最低纬度气旋路径带上的平均云顶高度大大高于其他气旋路径带上的平均云顶高度. 热带季风区内云量的年变化很大(2/10~4/10).此外,在热带季风区大陆及其邻域(大约1000km以内)冬季云顶高度明显降低.这表明在冬季深对流活动在那里受到强烈抑制,可因冷流而加强的强对流活动限于远离大陆的区域.在冬季,自中国南方至日本这一副热带季风区也可观测到云顶高度的降低.在中国南方和东海,云顶高度大的季节变化伴随着云型显著的季节变化:暖季为深厚对流云,冷季为层状中云.除了热带和副热带季风区,深厚对流云在夏季亚洲大陆上甚至可出现在50°N的较高纬度且高云量增加达2/10.这与澳大利亚大陆明显不同,在那里除热带季风区外,全年高云很少(~0.5/1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科技》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科技》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