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晚新生代食肉目演替及其古生态意义
引用本文:江左其杲,姜皓,王世骐.中国晚新生代食肉目演替及其古生态意义[J].第四纪研究,2023(3):673-691.
作者姓名:江左其杲  姜皓  王世骐
作者单位: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3. 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42102001);;科技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批准号:2019QZKK0705);
摘    要:本研究系统回顾了中国晚新生代食肉目的演化以及食肉目动物群的演替关系。以属、族或亚科为单位,探讨了我国新近纪和第四纪时期食肉目13个科成员的地史分布和相关类群的生态习性。根据食肉目亚科一级别的演替规律,探讨了中国晚新生代的气候环境变化,支持以下观点:在早中新世气候相对温和,食肉目组成上包含较多的古老、不擅长奔跑的类型;中中新世开始气候趋于干旱化,出现一些四肢修长、擅长在开阔地区追击猎物的类型;晚中新世时期华北气候强烈干旱化,出现了大量以鬣狗科为代表的适应开阔环境的属种,但一些林地组分依然存在,指示这个时期的环境并非典型的草原,依然有较多树木存在;上新世时期华北气候再次变得温暖湿润,鬣狗科大量灭绝,灵猫科等东洋界分子北上;第四纪时期随着冰期的到来,华北再次变成以开阔环境主导,而华南地区一直较为稳定,为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主导。

关 键 词:中国  晚新生代  食肉目  地史分布  古生态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