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伯利亚阿芳托娃戈拉遗址旱獭与古环境研究
引用本文:武仙竹,陈育芝.西伯利亚阿芳托娃戈拉遗址旱獭与古环境研究[J].第四纪研究,2023(3):856-867.
作者姓名:武仙竹  陈育芝
作者单位:1. 重庆师范大学;2. 中俄科技考古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小型哺乳动物考古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批准号:17BKG004);;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考古学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批准号:yjg192029)共同资助;
摘    要:阿芳托娃戈拉(Afontova Gora)遗址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右岸的3级阶地,地理坐标北纬55.9°94′83″,东经92.5°08′31″。该遗址出土有晚期智人化石和丰富的打制石器、骨制品、动物化石等,是西伯利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文化遗址之一。遗址剖面第12层约17.0 ka B. P.。从该层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中,鉴定出4个个体的西伯利亚旱獭(Marmota sibirica)化石材料。西伯利亚旱獭颅骨呈松鼠型,眶上突和矢状嵴发达;腭面宽大,左右颊齿间距在M1处最宽;下颌骨粗壮,水平支较高,冠状突较短而粗壮;颅骨全长113.5 mm,眶间距28.8 mm, P4~M3长27.8 mm。从颅骨、颊齿测量数据上比较发现,西伯利亚旱獭(M.sibirica)明显大于早更新世绝灭种小旱獭(Marmota parva)和现生种草原旱獭(Marmota bobak)。牙齿形态特征上,西伯利亚旱獭具有一定原始性,其下颊齿下中尖粗壮,与早更新世小旱獭有一定相似性;但与小旱獭相比也有明显进步性,如P4臼齿化、下颊齿下后脊高度退化等。遗址动物群生态和地层堆积综合分析显示,阿芳托娃戈...

关 键 词:晚更新世  西伯利亚旱獭(Marmota  sibirica)  动物考古  阿芳托娃戈拉(Afontova  Gora)遗址  西伯利亚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