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陆板块俯冲和折返的同位素地球动力学
引用本文:郑永飞,傅斌,龚冰.大陆板块俯冲和折返的同位素地球动力学[J].高校地质学报,2002,8(4):365-379.
作者姓名:郑永飞  傅斌  龚冰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945 3 0 0 3和 40 0 3 3 0 10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KZCX2 10 7)
摘    要:大别 -苏鲁造山带是扬子大陆板块与华北大陆板块之间在三叠纪时期俯冲 -碰撞所形成的超高压变质带。对该带超高压变质岩的稳定同位素研究发现 ,不仅含柯石英榴辉岩出现局部氧同位素负异常 (δ18O =- 10‰ ) ,而且区域上存在氧同位素分布的不均一性 (δ18O =- 10‰~+10‰ )。前者要求榴辉岩原岩在变质前经历过大气降水热液蚀变 ,说明俯冲板块具有大陆地壳特点 ;后者反映扬子板块具有快速俯冲变质的特征 ,否则将达到同位素均一化。榴辉岩氧同位素负异常的保存显示 ,这些超高压变质岩与地幔之间没有发生显著的化学相互作用。因此 ,载有榴辉岩原岩的板块俯冲到 2 0 0多公里深的地幔内部时 ,超高压岩石形成后在地幔中的滞留时间很短(<10Ma) ,致使它们与地幔之间的氧同位素交换没有达到再平衡。榴辉岩中不同矿物对氧同位素测温不仅给出了相互一致的结果 (6 5 0~ 75 0℃ ) ,而且这些温度与阳离子交换温度计的结果 (6 0 0~80 0℃ )相一致。因此 ,在榴辉岩相变质温度下共生矿物之间的氧同位素平衡已被“冻结” ,岩石冷却过程中的氧同位素交换再平衡没有发生 ,从而证明超高压榴辉岩在变质作用后经历了快速降压/冷却过程 ,对应于板块的快速抬升。这些结果首次从地球化学角度证明了大陆板块俯冲—超高压变质—折

关 键 词:大陆板块  超高压变质带  俯冲  折返  榴辉岩  稳定同位素  地球动力学  变质作用
文章编号:1006-7493(2002)04-365-15
修稿时间:2002年8月3日

Isotope Geodynamics of the Subduction and Exhumation of Continental Plate
ZHENG Yong Fei,FU Bin and GONG Bing.Isotope Geodynamics of the Subduction and Exhumation of Continental Plate[J].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2002,8(4):365-379.
Authors:ZHENG Yong Fei  FU Bin and GONG Bing
Abstract:
Keywords:continental plate  UHP metamorphism  subduction and exhumation  stable isotopes  chemical geodynamic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