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原油中烷基酚形成与分布控制因素分析
引用本文:周树青,黄海平.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原油中烷基酚形成与分布控制因素分析[J].中国科学D辑,2008,38(6):667-673.
作者姓名:周树青  黄海平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编号: IRT0546)和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编号: 106112)资助
摘    要:通过对中国东部两个陆相断陷盆地原油样品的详细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原油中烷基酚控制因素.开鲁盆地陆家堡凹陷的原油来源于下白垩统源岩,而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的原油来源于古近系源岩.每个盆地中所有原油经历了较短的运移距离,并且具有相似的成熟度.不同油田同系物分布的差异可能是由源岩有机相变化引起的.与东营凹陷相比,陆家堡凹陷原油明显具有较高的C3-酚含量(前缀指连接到苯酚分子上的烷基碳数),而甲酚和C3-酚含量较少.烷基酚的异构体分布,特别是C3-酚异构体分布可能受沉积环境控制:偏氧化的淡水环境容易形成丙基或异丙基取代的C3-烷基酚,而强还原的成水环境更容易形成三甲基取代的C3-烷基酚.同一油气系统中运移分馏作用是影响原油中烷基酚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原油中烷基酚浓度沿运移方向降低.结合地质因素,烷基酚浓度可以区分不同的输导体系:当原油沿砂体运移时,烷基酚浓度降低明显,但沿断层垂向运移时,烷基酚浓度变化不大.但许多可能与运移距离有关的异构体比值并不像烷基咔唑那样有效地指示油气运移方向,表明酚类化合物分布的影响因素复杂.

关 键 词:陆家堡凹陷  开鲁盆地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烷基酚  沉积环境  二次运移
收稿时间:2007-11-24
修稿时间:2008-04-06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