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甘肃宝积山盆地屈囊蕨属植物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
引用本文:杨国林,彭 措,李 军,邓 鹏,张晓琴,杨 帆.甘肃宝积山盆地屈囊蕨属植物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J].甘肃地质学报,2022(2):1-7.
作者姓名:杨国林  彭 措  李 军  邓 鹏  张晓琴  杨 帆
作者单位:1. 兰州城市学院 培黎石油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 甘肃地质博物馆,甘肃 兰州 730010;3. 兰州城市学院 城市环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1066)、兰州城市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LZCU-BS2018-11)、甘肃省古生物化石调查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项目和兰州城市学院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DC2022091)联合资助
摘    要:植物化石记录了丰富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为研究地史时期气候变迁、古环境重建提供了依据。2018年在甘肃白银宝积山盆地中侏罗统窑街组采集到了屈囊蕨属植物叶片化石。通过对当前标本的宏观形态学特征研究,将其归于山西屈囊蕨(Gonatosorus shansiensis)。屈囊蕨属在中国发现的化石记录较少,该属化石在甘肃宝积山盆地为首次发现。现生蚌壳蕨科植物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推测甘肃宝积山盆在中侏罗世为温暖潮湿的环境。屈囊蕨属植物在中侏罗世的分布区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中部,到早白垩世逐渐转移到东北地区,反应出逐渐向北推进的演化趋势。

关 键 词:甘肃白银  宝积山盆地  中侏罗世  屈囊蕨属  古环境
点击此处可从《甘肃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甘肃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