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寄主矿物天然压机机制”与超高压矿物的形成
引用本文:池顺良,武红岭.“寄主矿物天然压机机制”与超高压矿物的形成[J].地学前缘,2002,9(3):118-118.
作者姓名:池顺良  武红岭
作者单位:1. 鹤壁市地震局,河南,鹤壁,458000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    要:20世纪80年代,发现以含柯石英的榴辉岩为代表的超高压岩石,引发了地球科学家对大陆造山带动力学演化过程新一轮的研究热潮,同时也给相关的科学研究带来了诸多难解之谜。一个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是:岩矿学的实验结果表明,超高压变质岩形成的温压环境为650-800℃,2.6—3.5GPa。根据上覆岩层静岩压力推算,它需要在大于100km的深处才能形成。而大多数超高压岩石原岩是陆壳火山—沉积岩系。这就意味着,低密度的陆壳物质必须进入高密度地幔内发生变质形成超高压岩石,又在小于10Ma的时间段内迅速上浮返回。寻找陆壳岩石折返机制成为大陆动力学面临的难题。近年来,超高压变质岩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造山带中不断被发现,证明这种变质作用在自然界中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寻找新变质作用机理,成为解答陆壳超高压岩石生成疑谜的另一途径。

关 键 词:超高压矿物  榴辉岩  大陆造山带  动力学  超高压变质岩  变质作用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