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一次副热带高压边缘上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支树林, 包慧濛, 张弛. 2017: 一次夜间发展起来的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条件及特征分析. 暴雨灾害, 36(1): 42-52. DOI: 10.3969/j.issn.1004-9045.2017.01.006
作者姓名:支树林  包慧濛  张弛
作者单位:江西省气象台, 南昌 330096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气象预报业务关键技术发展专项(YBGJXM(2017)02-12);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BBG70094)
摘    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抚州多普勒天气雷达、FY2F卫星云图云顶亮温(TBB)以及NCEP再分析等资料,分析探讨了2015年6月22日南昌地区致灾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条件及形成原因,结果发现:此次大暴雨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西北侧、西风槽前上下一致的西南气流里,西风槽与副热带高压的共同作用、异常充沛的水汽、逐渐增强的暖平流与中层南下冷空气的叠加影响、高的不稳定能量等因素条件是造成此次暖区内对流性降水发展和维持、并最终形成致灾大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更为显著的增暖增湿过程使得南昌附近的对流条件明显好于周边地区,加之南昌西侧的山地地形和东侧的鄱阳湖水体共同影响增强了触发抬升条件,造成了降水在该地得以加强和维持,导致局地性特征非常明显。
边界层内偏东气流的存在和风辐合加剧了降水回波的发展,“列车效应”导致了强降水持续,且VIL值随时间的变化对雨强预报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关 键 词:短时强降水  中尺度系统  \  风垂直切变  复杂地形
收稿时间:2016-04-18
点击此处可从《暴雨灾害》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暴雨灾害》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