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准噶尔地区地质构造发展及岩浆演化特征
引用本文:周良仁,赵志长,张金声.西准噶尔地区地质构造发展及岩浆演化特征[J].西北地质科学,1987(2).
作者姓名:周良仁  赵志长  张金声
摘    要:本文系统阐述了西准噶尔古生代地槽沉积环境变迁、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多旋回性。除二叠系为陆相外,古生代地层均属海相或海陆交互相,并具边缘海沉积特征,以陆源碎屑岩为主体,其内发育着由火山岩组成的古岛屿群。沉积—喷出中心由南向北和由西往东迁移。随着地槽褶皱带的形成,于西南部发育有一系列向南突的弧形构造带,其主断裂面表现为由北向南逆冲的叠瓦状构造,组成区域基本格架,控制着岩浆活动,尤其是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它们发生于加里东期,完成于中石炭世末地槽封闭时期,并显示由南往北推移的发展演变过程。区内侵入岩广布、类型复杂多样,成岩于晚加里东和中晚华力西期,中华力西期岩浆活动强烈,以花岗岩分布最广,超基性岩次之。多旋回岩浆活动生成各种矿产。依据岩体产状、岩石化学、矿物地球化学、稀土配分模式等特征,将岩浆岩划分为壳源和幔源两大岩浆岩系列组合,并对它们的成因、起源及深部分异机制进行了探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