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三种河流相对高程模型生成方法对比
引用本文:李悦,晁会霞,辛永辉,王兴伟,王冉.三种河流相对高程模型生成方法对比[J].华南地震,2023(1):111-120.
作者姓名:李悦  晁会霞  辛永辉  王兴伟  王冉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014);
摘    要:相对高程模型(REM,Relative Elevation Model的缩写)表示相对于河流水面或活性河道的海拔高度,衍生于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的缩写),能够消除因河流纵向的地势造成的DEM表征不清楚,高差过大造成细节模糊地势的影响,从而在平面图上更为清晰地表征河流地形的细微变化,因而研究REM的生成方法及其适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综述,选取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脉的卡森河某河段为实验区,利用其高精度(米级分辨率)DEM数据,介绍核密度法、反距离加权法、横截面插值法三种REM生成方法。通过REM和DEM的对比,以及三种REM的效果对比,得出:当高程差过大时,DEM可视化方案往往不能很好地在河流地貌刻画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解译时,利用REM可解决高差过大造成的细节模糊问题;横截面插值法主要的优势表现在可根据用户需要做适用性调整,相对而言鲁棒性强,较为灵活,但其自动化程度较低,且花费的时间较长,因此需较多的人工干预;核密度法耗时相对较少,REM结果很少有伪影或错误的相对高程值,但核密度法导致一些潜在的伪影或者错误的相对高度,体现在...

关 键 词:相对高程模型(REM)  数字高程模型(DEM)  核密度法  反距离加权法(IDW)  横截面插值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