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卫星资料的西北地区高原涡强降水分析
作者单位: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兰州中心气象台,甘肃 兰州 730020;兰州区域气候中心,甘肃 兰州 730020;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兰州中心气象台,甘肃 兰州 73002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甘肃省气象局面上项目;甘肃省气象局面上项目;甘肃对流性暴雨预报预警关键技术创新团队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
摘    要:GPM(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卫星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对流系统的研究中,但受限于卫星轨道扫描方式,在中纬度青藏高原东部区域,GPM轨道观测数据捕获完整的强对流系统较为困难。本文利用全球降雨观测GPM卫星资料、FY-4A卫星资料、NCEP-FNL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地面观测资料,研究了2018年7月1日发生在高原东坡的一次暴雨强降水系统结构。结果表明:层云降水和对流性降水组成的混合性降水云团中,对流云样本数只有层云的1/5,但平均降水率是层云的14倍,对总降水的贡献达到75%,对流性降水贡献远高于南方强降水系统;强降水质心离地高度约2 km,具有比我国南方同类强对流系统更明显的低质心特征;对流云内云滴谱较宽,云粒子半径差异较大,2~5 km高度出现明显的粒子累积带,与层云系统具有显著差异。在副高外围西南气流的引导下,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通道打通,甘肃省南部700 hPa比湿可达16 g·kg~(-1),大气可降水量普遍达到40 kg·m~(-2)以上,加之大气不稳定能量较高,高原涡和700 hPa切变线合并触发了此次对流性强降水。受云团前侧高压脊阻挡,暴雨云团从高原东部初生至发展旺盛阶段用时接近4 h,自西向东移动约3个经度,属于准静止型暴雨云团,暴雨云团移速缓慢是导致此次局地极端强降水的重要原因。

关 键 词:GPM卫星探测  暴雨云团  高原涡  降水率  垂直结构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