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黔东南新元古代下江群甲路组大理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引用本文:徐世林,杨瑞东.黔东南新元古代下江群甲路组大理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J].贵州地质,2016,33(2):91-95,107.
作者姓名:徐世林  杨瑞东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3,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3
摘    要:黔东南地区发育的新元古代下江群,与湖南中西部的板溪群,广西北部的丹洲群属于同期地层。本文根据下江群甲路组中所夹大理岩的地质特征及其碳氧同位素组成,认为其有可能与华北青白口系景儿峪组中上部对比。运用氧同位素地质温度计原理计算出该大理岩的变质温度在630℃左右,这个温度高于前人普遍认为下江群属于浅变质绿片岩相的温度,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甲路组层位较老,经历了较多变质作用的结果。下江群以大量的碎屑岩为主,仅局部层位,如甲路组中出现一些透镜状碳酸盐岩沉积,代表强烈的裂谷作用下出现短暂的相对稳定、浅海环境,并沉积碳酸盐岩。

关 键 词:新元古代  甲路组  大理岩  碳氧同位素  沉积环境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贵州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贵州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