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古—中生代之交双壳类演变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黄云飞,童金南.古—中生代之交双壳类演变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4(8).
作者姓名:黄云飞  童金南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南三叠纪复苏期的古海洋化学及其对生物复苏的启示”(编号:41172302)和“海—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序列和事件对比研究”(编号:41272372)资助
摘    要:古—中生代之交,伴随着显生宙历史上最大的生物灭绝,发生了最大的一次生态系结构变革,软体动物双壳类取代了腕足类在底栖生态系中的主导地位。以中国南方为代表的特提斯地区晚二叠世末至早三叠世良好的地层记录和丰富的双壳类化石材料为该时期双壳类及底栖生态系的演化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通过系统收集和整理全球范围内该时期各地区有关双壳类的研究资料及主要成果,建立各个地区双壳类带的对比关系,并对30年来的双壳类生物地层工作做了简要的总结。从分异度和生态特征等角度来说,双壳类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生物危机中表现出了中等程度的灭绝,并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迟缓复苏后,于早三叠世Spathian期进入了一个较快速的复苏阶段,但是直到中三叠世安尼期才真正进入快速分异辐射。在这漫长的复苏过程中,以Claraia和Eumorphotis等为代表的双壳类属种广泛分布于各种相区,这些分子的繁盛与消亡过程和机制仍需要深入探讨。

关 键 词:晚二叠世  早三叠世  双壳类  生物灭绝  生物复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