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疆东准噶尔东北部晚泥盆世Ⅰ-型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摘    要:本文对新疆东准噶尔阿尕什敖包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阿尕什敖包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372.1±1.5Ma,MSWD=0.22,为晚泥盆世。其全岩的SiO_2含量为70.7%~71.7%,K_2O含量(3.93%~4.33%)和K_2O/Na_2O(1.00~1.17)相对较高,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该花岗岩的A/CNK值在1.01~1.04之间,具有低的10000×Ga/Al值(1.81~1.90),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征。它们显示出轻稀土元素(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的富集,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HFSEs)亏损,暗示其可能受俯冲带消减组分的影响。这些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的、正的ε_(Hf)(t)值(11.2~15.2)和年轻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408~779Ma),加上其较高的Zr/Nb(7.46~8.24)和Th/Ce(0.16~0.55),表明它们可能来源于年轻下地壳的部分熔融。阿尕什敖包南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具有较低的Ta(1.60×10~(-6)~1.79×10~(-6))和Yb(1.41×10~(-6)~1.67×10~(-6))含量,Rb-Y+Nb和Yb-Ta图解中落入VAG系列,表明形成于岛弧环境。因此,结合区域构造,沉积等相关证据,我们提出东准噶尔地区在晚泥盆世为俯冲相关的岛弧环境。而晚泥盆世的洋脊俯冲及其板片窗的形成在东准噶尔同时期各种特殊岩石组合产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