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源-和静MS6.6地震前后 地壳介质泊松比变化 |
| |
作者姓名: | 唐明帅 王海涛 魏芸芸 李艳永 葛粲 王琼 苏金波 魏斌 |
| |
作者单位: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83001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9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主动震源创新研究团队共同资助 |
| |
摘 要: | 文中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联合接收函数H-κ叠加方法和时间窗滑动方法,分析了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MS6. 6地震震中距200km内11个固定地震台2009年1月—2012年12月(石场台为2006年1月—2012年12月)的地壳介质泊松比的变化特征,分析了乌苏、石场和新源3个台站准重复接收函数的莫霍面Ps转换波到时(tPs)变化,获得了以下认识:1)在新源-和静MS6. 6地震前2~3a的不同时段,5个震中距130km的台站的地壳介质泊松比相继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持续下降过程,与台站平均地壳泊松比相比,下降幅度为0. 003~0. 014,4个台站的下降幅度大于均值误差,乌苏台(震中距最小,为77km)的下降起始时间(2009年7月)最早; 6个震中距150km的台站的地壳介质泊松比在均值上下波动,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和持续低值现象; 2)出现泊松比低值异常的台站,其接收函数tPs在震前变小(Ps转换波在地壳内的走时变小),在震后变大(Ps转换波在地壳内的走时变大); 3)综合分析泊松比下降的幅度、持续时间、后续变化过程及接收函数tPs的变化,推测这种异常变化的原因是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地壳介质物性变化,这一观测结果表明,在高密度台网的支撑下,接收函数方法可能成为探测强地震前地壳介质泊松比变化的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
关 键 词: | 接收函数 地壳介质泊松比变化 Ps转换波到时变化 新源和静MS6.6地震前后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