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00—2014年青藏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引用本文:许洁,陈惠玲,商沙沙,杨欢,朱高峰,刘晓文.2000—2014年青藏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干旱区地理,2020,43(3):592-601.
作者姓名:许洁  陈惠玲  商沙沙  杨欢  朱高峰  刘晓文
作者单位: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 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2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0203);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lzujbky-2017-it82)资助
摘    要: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计算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对精确估算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EVSA模型,利用M-K趋势检验法、Sen’s斜率估计法及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了2000—2014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减小的趋势,在东部及东南部的森林区NPP在600~1 200 gC·m-2·a-1之间,中部草原和草甸区NPP在200~400 gC·m-2·a-1之间,西部和北部荒漠区,受水热条件的限制NPP很小,该趋势与水热分布趋势基本一致。(2) NPP年际变化与多年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NPP与气温呈正相关的地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2.24%,与降水量呈负相关的地区面积占49.31%,表明气温是影响植被NPP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3) 近15 a来,青藏高原 NPP整体呈增加趋势,与气温趋势变化一致,降水量表现出微弱的减少趋势,气温的增加伴随降水量的减少是青藏高原NPP缓慢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准确描述NPP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能力将使我们能够深入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应对全球变化做出的反应。

关 键 词:CEVSA模型    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收稿时间:2019-07-25
点击此处可从《干旱区地理》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干旱区地理》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