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区域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作者姓名:王博  黄晓军  刘萌萌
作者单位:1.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2 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710127;3 陕西省黄河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127;4 陕西西安城市生态系统 定位观测研究站,陕西 西安 7101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178);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KLESS201807)
摘    要:区域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是揭示土地利用效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土空间开发状态的重要指标,对其变化进行监测与管治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构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量化模型,以陕西省为例,计算2000—2015年县域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指数,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其空间格局和演化特征,并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识别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格局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陕西省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内部空间分异显著,高强度区集中在榆林、延安、西安、安康等地,低强度区集中在咸阳、宝鸡、铜川、商洛、渭南、汉中等地。(2)陕西省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状态,热点区稳定分布在西安市辖区及周边区县,冷点区分布在延安南部、咸阳、铜川、渭南和汉中等部分区域;县域建设用地开发强度逐步提升的同时,区域开发不平衡现象日益突显。(3)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水平、财政投入力度、耕地资源和地形条件是影响陕西省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但在不同县域其影响程度大小具有显著差异,且个别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

关 键 词:建设用地  开发强度  格局  影响因素  陕西省
收稿时间:2019-12-01
点击此处可从《干旱区地理》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干旱区地理》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