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陆碰撞环境沉积岩或变质岩容矿Pb—Zn矿床的发育特点和成矿机制
引用本文:王晓虎,宋玉财.大陆碰撞环境沉积岩或变质岩容矿Pb—Zn矿床的发育特点和成矿机制[J].地质论评,2012,58(1):67-79.
作者姓名:王晓虎  宋玉财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DZLXJK201103)、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编号2009CB421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U09336051, 4107207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6BA01A08)和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编号1212010818096)的成果。
摘    要:笔者等通过对不同类型大陆碰撞造山带环境下铅锌矿床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在陆陆碰撞的主碰撞阶段,由于板块的汇聚挤压,在碰撞造山带两侧或一侧形成的前陆盆地中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碳酸盐岩未变形或弱变形,来自盆地的卤水在造山带隆升造成的重力势的驱动下,向盆地边缘汇聚,萃取盆地中的成矿元素,在碳酸盐岩的岩溶或断裂中形成MVT型铅锌矿床。在晚碰撞走滑转换阶段,盆地卤水和地层水萃取盆地地层或基底内的成矿物质形成成矿流体,陆陆碰撞持续挤压力使盆地强烈变形,同时在盆地内发育一系列逆冲推覆系统,并驱动成矿流体发生侧向迁移;在挤压后的短暂松弛阶段,成矿流体灌入逆冲断裂及其伴生的次级走滑断裂或张裂隙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沉积岩容矿铅锌多金属矿床。大陆碰撞造山带挤压至伸展这一应力转换阶段,成矿流体灌入张性构造中,形成类似秦岭碰撞造山带环境产出的脉状铅锌矿床。

关 键 词:大陆碰撞  Pb—Zn矿床  矿床特征  成矿机制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