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上扬子地块北缘灯影组硅质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引用本文:赵长缨,段立志,马中豪.上扬子地块北缘灯影组硅质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西北地质,2015(2):31-42.
作者姓名:赵长缨  段立志  马中豪
作者单位:陕西地矿局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3055);中国地质调查局“环扬子地质流体与低温热液成矿作用研究”(1212011121117)项目资助
摘    要:通过野外调研,表明大巴山构造带和米仓山构造带震旦系灯影组发育多套硅质岩系,并与海相碳酸盐岩相伴产出。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硅质岩系具有热水成因特征。其中,Ba含量较高,Ba/Sr值大于1;Th/U值小于1,Th-U图解中所有样品均投到热水沉积物区;Zr元素较为富集,Zr-Cr图解中样品全部投到热水沉积物趋势线附近;硅质岩系REE总量低,Ce总体为负异常,Eu正异常明显,硅质岩HREE富集,硅质白云岩HREE富集不明显。Ce/Ce*、LaN/CeN、V/Y值表明灯影组硅质岩形成于大洋盆地到大陆边缘的过渡地带;Th/Sc、Th/U、V/Cr、V/(V+Ni)值表明硅质岩主要形成于还原环境中,部分形成于氧化环境中。综合硅质岩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并结合震旦纪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本区硅质岩应形成于复杂大陆边缘富氧的浅海陆棚环境及缺氧的陆内裂陷槽环境中。

关 键 词:大巴山构造带  灯影组  硅质岩系  热水成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