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AHP和GIS的陕西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引用本文:胡胜,曹明明,李婷,邱海军,张中旺,刘全全,包玉斌.基于AHP和GIS的陕西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第四纪研究,2014(2).
作者姓名:胡胜  曹明明  李婷  邱海军  张中旺  刘全全  包玉斌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湖北文理学院地理系;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270513);西北大学研究生自助创新项目(批准号:YZZ13003);西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批准号:12NW32);西北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批准号:PR12076);陕西省社会科学界2012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012Z029)共同资助
摘    要: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河流、植被、降雨量和人类活动7个一级指标,以及工程地质岩组、地震密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坡度、坡向、河流、植被覆盖度、年降水量和公路9个二级指标,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并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各个评价因子进行综合评价,得到陕西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区划图。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可以划分为不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和高危险区4个等级,其中不危险区面积39766.99km~2,低危险区面积74284.39km~2,中危险区面积63636.89km~2,高危险区面积27652.87km~2,所占比例分别为19.37%,36.18%,30.99%和13.47%;2)危险性等级自北而南逐渐增加,陕北黄土高原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以中低危险为主,关中渭河平原整体危险性较小,陕南秦巴山地高危区面积最大,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陕南秦巴山地和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尤其是秦巴山地,需要重点防控;3)危险区空间分布具有相对集中性和局地差异性的特点;4)所选取灾害点样本的分布与危险性等级区划具有一致性,86.62%的灾害点落在危险区内,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达到了预期的区划效果。

关 键 词:AHP  GIS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陕西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