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日本M_w9.0大地震激发全球地震波传播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对比分析
引用本文:严珍珍,张怀,范湘涛,杜小平.日本M_w9.0大地震激发全球地震波传播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对比分析[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2):259-270.
作者姓名:严珍珍  张怀  范湘涛  杜小平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 [2]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9CB723906)、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10AA012402)、国土资源部行业基金地壳深部探测(编号:SinoProbe-07)、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编号:200808077)和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
摘    要: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Mw9.0级特大地震,并诱发海啸.本文利用Centroid Moment Tensor(CMT)震源机制解作为震源项,以地震波传播理论为基础,基于横向各向同性PREM地球模型,考虑地表地形及海洋等地球特性,利用谱元法结合高性能并行计算,对日本大地震激发的地震波传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显示了全球地震波的传播形态.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模型的走时曲线和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拟合对比,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分别就考虑海洋和不考虑海洋两种数值模型下的地震波传播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海洋的存在对地震波强地面运动存在明显的影响.海洋会使P波运动位移峰值和速度峰值相对较小;海洋对S波的影响较复杂,不考虑海洋效应时使得位移和波速随时间推移迅速减小.因此,对沿海地区的地震灾害评估应该考虑海洋效应.此外,考虑地球重力因素情况下,对数值计算得到的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及2011年日本福岛大地震激发的球型场和环型场特征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功率谱密度结果的观察并与理论值的对比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到三个大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很明显的不同,同时认识到数值模拟结果可以较准确重现长周期理论频率值,主要表现在0T2~0T13的环型振型及0S7~0S31的球型振型.结果显示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成功的用于地球自由振荡研究,未来可以作为一个主要工具深入探讨地球的横向不均匀性等特性对地球自由振荡特性的影响.

关 键 词:日本Mw.级特大地震  日本海域  数值模拟  地震波传播  地球自由振荡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