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脆-韧性转换带变形过程与机制:以郯庐断裂带南段为例
引用本文:赵田,谢成龙,向必伟,林少泽,闫超,朱光.脆-韧性转换带变形过程与机制:以郯庐断裂带南段为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9,43(1):17-32.
作者姓名:赵田  谢成龙  向必伟  林少泽  闫超  朱光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合肥工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230009;重庆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004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关于脆-韧性转换带的变形过程与机制,长期以来缺乏明确的认识。郯庐断裂带南段出露的新元古界张八岭群为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这套岩层的韧性变形与低级变质作用发生在印支期,当时处于中地壳层次,是认识中地壳脆-韧性转换带变形特征与过程的天然对象。详细的构造研究表明,区内张八岭隆起北段出露的张八岭群呈现为平缓的韧性拆离带,而大别造山带东缘则为陡立的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两者代表了中地壳不同类型的变形带,这两类变形带在印支期递进变形中经历了相似的变形转换,即早阶段透入性韧性变形和晚阶段脆-韧性变形。早阶段韧性变形中,发育片内A型褶皱和透入性面理和矿物拉伸线理为特征的糜棱岩;晚阶段脆-韧性变形中,发育膝折、皱纹线理、褶劈理、石英脉、张裂隙、B型剪切褶皱等构造。变形早阶段应变软化促进了韧性变形的发展,而变形晚阶段降温所导致的应变硬化使得韧性变形无法继续,从而转变为脆-韧性变形。这些研究显示,中地壳脆-韧性转换带在深度不变的递进变形中是可以发生韧性向脆-韧性变形的转变。

关 键 词:郯庐断裂带  脆-韧性转换带  张八岭群  剪切加热  应变硬化

Deformat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the 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 Zone: Evidence from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