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钢框筒Pushover 析侧向力分布方式的影响比较
引用本文:关彬林,连鸣,苏明周.钢框筒Pushover 析侧向力分布方式的影响比较[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9,39(1).
作者姓名:关彬林  连鸣  苏明周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陕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
摘    要:钢框筒结构是空间受力结构,Pushover分析时侧向力直接施加在腹板框架上是否合适和对钢框筒设计安全性的影响需要评估。利用SAP2000软件对2个30层钢框筒结构进行了双向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和四种侧向力分布方式的Pushover分析,并比较了它们的层间位移角、基底剪力、塑性铰分布,以及分析了高度等效分布中高度影响因子k的影响。研究表明:倒三角分布、多振型组合分布(SRSS分布)和高度等效分布与时程分析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足以考虑大震下剪力滞后效应对结构偏下楼层的柱的影响;均匀分布在大震下的塑性铰分布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偏下楼层可能的柱铰和梁铰;高度等效分布在中震或大震下过高估计了高阶振型的影响,可考虑k取1.4来减小这种影响。Pushover方法在钢框筒的初步设计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宜优先考虑SRSS分布和均匀分布方式,且应重点关注大震下的塑性铰分布,仍建议在Pushover分析基础上用弹塑性时程分析进行双向或三向大震下的校核。

关 键 词:钢框筒  Pushover分析  侧向力分布方式  弹塑性时程分析  剪力滞后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