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海三维热岩石圈结构及地表构造响应
引用本文:王晓芳,王恺祺,赵中贤,许鹤华,赵俊峰,任自强,张佳政.南海三维热岩石圈结构及地表构造响应[J].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1):4105-4116.
作者姓名:王晓芳  王恺祺  赵中贤  许鹤华  赵俊峰  任自强  张佳政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 511458;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州 511458;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3;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 511458;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 511458;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州 511458;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武汉 43007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项目;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自主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王宽诚教育基金
摘    要:为系统了解南海海底热流特征和岩石圈热结构与地表构造的关系,本文首先以最新海底热流为约束,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得到整个南海的"热"岩石圈底部边界(底界)的埋深,然后开展详细分析壳、幔热流贡献以及岩石圈热结构与地表不同构造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南海岩石圈底部边界埋深为30~100 km,最浅埋深集中分布在南海海盆水深大于3000 m的区域(如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南次海盆和东部次海盆西侧),以及南海北部陆缘中部、莺歌海盆地、中建南盆地和南薇西盆地,体现了南海深部结构对地表不同构造单元的控制作用;靠近海盆东侧的马尼拉海沟具有较低的海底热流,对应岩石圈底界埋藏也较深,可能与南海和古南海洋壳俯冲有关;吕宋岛弧(119°E—122°E和13°N—17°N)表现出较高的海底热流,同时具有较浅的热岩石圈底界埋深,可能与南海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双向俯冲有关.

关 键 词:三维热岩石圈结构  海底热流  壳幔热流贡献比  南海

Three-dimensional thermal structure of the lithospher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urface structur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ANG XiaoFang,WANG KaiQi,ZHAO ZhongXian,XU HeHua,ZHAO JunFeng,REN ZiQiang,ZHANG JiaZheng.Three-dimensional thermal structure of the lithospher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urface structure in the South China Sea[J].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2021,64(11):4105-4116.
Authors:WANG XiaoFang  WANG KaiQi  ZHAO ZhongXian  XU HeHua  ZHAO JunFeng  REN ZiQiang  ZHANG JiaZhe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